新闻 > 正文

健康报:怎样看待护士扎针失败

2014-05-05 16:04:12 来源:健康报

吴 帅(医生)

前天凌晨,浙江省杭州市儿童医院护士在给一名婴儿做静脉输液时,3名护士5次静脉穿刺最后都未能成功,其中最后扎针的护士被患儿家属殴打了两三分钟。在派出所里,打人者说当时是一时冲动,冷静下来后对自己的行为也很后悔,愿意向被打的护士道歉。(4月16日《青年时报》)

3名护士也没有完成一项外人看起来不是那么复杂的静脉穿刺操作。这种失败时常被解读成不可接受的失败,所以才有了眼下的这种暴力攻击。这样的案例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久前,广东卫视某知名主持人陪女友去打点滴,因为护士连打4针才找准血管,他就发微博称“我也想拿刀砍人”,曾引起轩然大波。

打人肯定是错的,不需要讨论。争议之处在于,这种失败是不是可以被接受?应该怎样去认识这种失败?

新闻后面的留言里,有人说:“护士被打是活该,谁叫你技术不过关来骗人钱,你要知道现在医药费有多高,患者看病不仅花钱而且还得不到真正的服务能不气愤吗?”有人认为,责任在医院,使用技术不合格的护士是医院内部的猫腻。还有人甚至说,护士学艺不精,挨揍是活该。

首先,把静脉穿刺失败解读成技术不过关,恐怕不符合事实。这是一家儿童专科医院,扎针的护士中还有一名是护士长。为什么扎不上?的确很可能与这名婴儿本身血管太细有关。

但换句话说,静脉穿刺失败,如果的确是因为护士技术不过关所导致,这种失败就不能原谅?假设这种逻辑是成立的,那将意味着很多护士都属于不能原谅的对象。经验告诉我们,掌握静脉穿刺这种技能,是从零起步,很多护士总要经历一定例数的失败。即使是技术熟练的护士,在碰上婴儿、老人、血管条件特殊的患者时,也难以保证“一针见血”。

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医疗也是高风险行业。即使按照所有的理论行事,在所有执行细节上完全正确,治疗成功的几率也达不到100%。在护理环节,我们就需要承受护士静脉穿刺操作可能发生的失败等等。

遗憾的是,在当下,这种理念并不为所有人接受。最常见的倾向是:崇拜和迷信药物和治疗的力量,认为它是万能的,一试就灵,难以接受“医疗作用有限”的观点。一旦失败,会把问题归咎到医护人员身上。缺乏对医疗行为进行独立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养成了对医生的极端依赖和迷信,一味僵硬机械地去执行医生的建议,一旦结果不如人意,就迁怒于医护人员。

即使护士尽力了,但还是5针扎不上血管,患者就只能白白挨扎,接受这种痛苦的安排?答案是肯定的。不要把医院眼前的成功和康复案例当成全部,在很多时候,它同样伴随着大量的失败无奈与痛苦,这才是完整的事实。

患方理智的选择应该是,一旦遭遇疾病,一是想方设法用最低成本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二是在得到好的医疗服务后,只要不属于原则性的过错,不管结果如何,都应该学会宽容医护者的失败,感谢他们为之的努力与付出;三是在医疗服务上,不要迷信,在医生告知医疗方案利弊的前提下,作出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决定。控制不好情绪,暴力袭医,只会让问题和麻烦变得更多更糟糕。战线拉长,“敌人”变多,对自己一点好处也没有。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