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燕赵晚报:“待产包”何以如此沉重

2014-05-06 10:36:12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记者调查北京10家设有产科的医院,其中9家医院均明确表示,产妇必须购买由医院提供的“待产包”,拒绝产妇自带新生儿衣物进产房。但一些产妇却认为150元到700元的价格偏高,包里很多用不着的物品也是“白花钱”。大部分医院购进待产包不从医院走账,对于待产包的监管,目前也属于真空地带。(5月5日《新京报》)

生个孩子,顺产几千,剖腹上万。相形之下,几百元的待产包可以忽略不计。既然自购待产用品可以允许商家赚取利润,放在以药养医尚且还远未告别的背景下,没有理由非要待产包零利润甩卖。区区一个待产包,为何会惹来诸多的关注乃至质疑,或许比待产包本身的利润更值得关注。

某种程度上,与其说是待产包有多么暴利,毋宁说再度暴露出医患之间信任度的岌岌可危。既然医院本身的逐利属性可以无所不在地体现在药品、检查等各个环节之中,患者对于每个与医院相关的商品和服务充满了怀疑心理,也就不难于理解。本是为了方便产妇的待产包也成为怀疑对象,不过是患者不信任心理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罢了。

此外,既不属于专业医疗用品,但却有着诸如消毒标准之类的医疗专业要求,在医院这头为了规避可能的风险而强制统一使用,应该说并非全无道理;而到了患者那头,既然并无相关的标准,医院方面的做法被患者解读为医疗服务夹带商业性强制消费行为,并借机获取提成利润,也并不能说全是恶意揣测。

从这个意义上说,待产包的背后,究竟有多少利润,最终又进了谁的口袋,当然不妨调查清楚。但在此之前,恐怕并不宜简单地抹黑医护人员,甚至因此而放大医患之间的对立。恰恰相反,一个小小的待产包,为何都能引发医患之间的紧张感,或许才更让人紧张,也更亟待反思。

而除了待产包本身的标准明晰,监管归位之外,唯有医疗服务的价值本身得到了体现,医疗机构不必再通过各种拐弯抹角的方式来收费或养医了,剔除了趋利属性的医疗服务,才能让医患之间打消了各种猜疑与不信任。小小的“待产包”也才不会如此沉重。(吴江)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