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说医改(30)
本报评论员 康平
新医改,两条线。一条线是已经建立的全民医保,随着财政更富裕,给医保投入的钱还会更多。二条线是公立医院改革,有几个关键词,详解如下:
财政补偿机制。说白了,就是财政给公立医院拨款。财政给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中心的拨款,可以满足工资和经费,那么就可以不再以药养医。但是县以上医院的财政拨款仍然远远不够工资和经费,这是历史形成的。财政给公立医院拨款一直都有,但逐渐减少。1955年以前,收入全部上交,支出全部由财政拨付;1955~1960年,收入自留,若收不抵支,财政补助;1960~1979年,收入自留,但财政承担工资;1979~1999年,财政不再承担工资,改为按床位补贴,但补贴不够发工资,于是鼓励创收;1999年以后,床位补贴改为定额补贴,但补贴更少了,一般只有医院所需的10%以下,仍鼓励创收。公立医院就这样一步步被推向市场。新医改的核心就是财政补偿机制,补偿不够,医院必然趋利,患者必然看病难、看病贵。
以药养医。在建国初期就实行以药养医,可以加价15%,因为当时财政困难,药品加价以后可以减轻财政拨款的负担。公立医院被推向市场以后,患者看病难、看病贵,根源其实不在于药品加价,而在于大处方、滥用药、滥检查。
药占比。即药品占医疗总费用的比例。新医改限制药占比,但医院可以提高非药物的治疗费用,药占比下降了,但总费用增加了,看病更贵。
医药分离。医院只开方,不卖药,绝大多数国家都是这样规定的、实行的。只有这样,才能刹住大处方及开药回扣,减轻患者负担。如果这样,就不必搞药品招标,也就没有了招标黑幕。但是前提是,财政拨款必须满足医院的工资和经费。
医生高薪。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医生收入都高于平均工资2倍甚至更多。这是因为医生有医疗事故的风险,是要赔偿的,这就要买保险,所以工资必须高。有人分析,即使将来中国的医生实行高薪,也远没有现在吃回扣收入高,那么医生还有积极性吗?这真是歪理!这样的医生不要也罢。医德好的医生很多。
医保付费总额控制。实行全民医保,老百姓看得起病了,但是医院赚钱更多了,既赚个人的钱,又赚国家的钱,于是医保部门实行医保付费总额控制,只给你这么多额度,你还不能拒收病人。这是没办法的办法。似不合理,但没有合理的办法。这是过渡时期的办法。等到财政补偿机制到位了,会有相关的办法遏制医院趋利,那么医保付费就不会这么生硬。
药品价格控制。绝大多数国家既控制药厂的制药价格,又控制流通环节,原则上只能有一次批发。我国则层层批发,流通环节使药品价格翻倍甚至翻几番。这也是新医改的深水区之一。
新医改今后怎么改?世界各国的医改专家一致公认:政府既要出钱补贴全民医保,还要出钱办好公立医院,不能让公立医院趋利,这样才是最省钱的医改。如果让公立医院趋利,医保的钱再多也填不饱公立医院。
放眼世界,每个国家都在搞医改,终极目标都是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满意。中国的新医改,应该每年搞一次民意调查。
(本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