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从前的对人才实行经济利益激励机制即实行高薪奖金、高福利,转变为突出人才可以以股权制的形式所得企业股权,既减轻了企业的现金支出压力,有利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又有利于将人才和企业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鼓励其敬业精神。
当年,老子在函谷府衙为府尹大人写《道德经》的时候,一位年逾百岁却鹤发童颜的老翁前来府衙拜访他。这位老翁对老子说道:“老朽听说先生您博学多才,故特来向您请教一个问题。我今年已经106岁了,然而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而去了。你看他们,耗尽心血所追求的荣华富贵却不能享受这种富贵,努力建设好四舍屋宇却落身荒野孤坟,而费尽心力开垦出来的沃田死后也只能得一席之地。对我来说是什么情况呢。我从出生到现在,一直都能轻松度日。虽然不懂种植庄稼,但是我依然能吃上五谷杂粮;尽管我不置只砖片瓦,可我仍然能够居于华丽的房舍中。因此,我的问题是:现在我是不是可以嘲笑他们徒劳一生,而只能落到一个不能享受生活的地步呢?”听了老翁这番话,老子微微一笑,然后对身边的道童说道:“你去找一块木头和一块石头来。”当木头和石头拿来时,老子问道:“如果木头和石头只能择一个,您是选择木头还是石头呢?”“当然是木头。”老翁得意地拿起木头说道。“为什么?”老子抚须笑问。“因为这石头还没有打磨,所以它没棱没角的,我取它何用?而木头多少还能有点用处。”老翁指着石头回答。“那么大家是取石头还是取木头呢?”老子这时向身边的人询问道。众人都回答道取木头而不取石,理由和老翁一样。听明白众人的回答后,老子回过头来问老翁:“是石头寿命长还是木头寿命长呢?”老翁犹豫了一下说:“自然是石头。”于是老子释然而笑道:“石头寿命长而人们却不择它,木头寿命短而人们却择它,只是因为它们一个对人们有用而一个对人们没用罢了。”
这个故事的本义是告诉人们石头和木头的寿命长与短,而不是短期表面现象的有用与无用。前年参加一个国家级最大的农机产品展销会议,这个会议在中国连续举办了二十多年,深受广大企业与销售商的欢迎,是中国目前影响力最大的长久不衰的盛会。这一届会议新增加了一个内容,——人才交流展区。展区中碰到了一个熟悉的知名企业的老板,自然也就聊起了人才流动的问题。他说,近些年来,他一直苦闷于留不住人才,而且,最让他伤心的是创业时期的老员工一个个都离他而去,而他想不通的是给他们的待遇都是很丰厚的。听了他的话后我说,其实很简单,我是旁观者清啊。他瞪大眼睛看着我说,你说的很轻巧。我说,是的,你想想,你的企业从白手起家到现在,固定资产是多少?他说,注册资金一个多亿啊,固定资产现在有2个多亿吧。我说,那么你的老员工呢?他们现在有楼房有车吗?他说,有的有楼房,有的有车,楼房和车都有的目前还没有。我说,这就对了,还需要再解释吗?于是他说,我懂得你说的股权制了,但是在中国,很难有企业家做得到。
纵观中国数以万计的规模企业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到现在还剩下几个?生生死死,起起伏伏,大家有目共睹。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只要一说到企业不景气,归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人才问题,而谈到人才问题上,大家都会归咎于企业在用人机制方面存在主要问题,诸多如薪酬体系、激励机制不合理以及企业不注重培育企业文化等等。其实,这都是表面现象,而实质问题是大家忽视了的股权问题。正因为在这股权的作用下,最终将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关于企业因为股权制迅猛发展的案例,蒙牛和阿里巴巴就是很好的见证,本文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