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顾昀:“医生救人被判赔”谣言为何热传

2014-06-30 11:33:03 来源:网易评论

27日,一篇内容为“北医三院医生车上抢救产妇,与家属产生纠纷,被南京法院判定为非法行医并赔偿”的帖子在微博和微信上热传,引发围观和讨论。昨天南京市中级法院和北医三院均发布声明,称此内容为谣言。

法院从未受理过这起所谓“非法行医”的诉讼,北医三院也根本没有叫李芊的医生,何以这则谣言却能火遍网上?这或许是因为,谣言编得有模有样,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齐全,具有很大欺骗性。由此可见,这则谣言应该不是误传,很可能是有意编造。若编造者存在主观恶意,不仅应受谴责,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许多人相信这则谣言,可能还由于当前医患矛盾突出,医患纠纷备受关注。近年来,在看病难、看病贵背景下,暴力袭医案时有发生,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常常受到威胁。这则谣言突出了医生的“受害者”形象,鼓吹“好人没好报”,并把矛盾引向了司法不公。这迎合了部分人的想象,刺激了公众的敏感神经,具有极大杀伤力。

认真分析,这则谣言漏洞也很明显。但在微信等新媒体,谣言往往比真相跑得快,许多人出于新奇或在“宁可信其有”的心态下转发,加快了谣言传播速度,而识破谣言和辟谣信息传播则明显滞后。谣言传千里,唯“快”能破之。这要求当事方及相关部门对网络舆情动态保持高度关注,及时发现问题,迅速作出回应。

在微信等新媒体,谣言不仅比真相跑得快,而且传播范围更广。一般来讲,人们更有积极性传播吸引人眼球的话题,而不太有热情转发澄清帖。这造成了一种现象:哪怕有些谣言已被澄清,仍有许多人乐此不疲地转发。因此,遏制谣言大范围流传,还有赖于人们及时识破谣言,自觉抵制不实消息。换言之,对难以确认真实性或耸人听闻的帖子,应三思而后行,少转发为妙。

时至今日,像微信朋友圈已不仅是朋友间分享信息的平台,而且具有了公共信息平台的特征。这提醒人们,在微信上发帖子、分享信息,应遵循公共空间相关规则,以免陷入纠纷,或产生不当后果。倘若每个人都具备这样的公共发言意识,类似“医生救人反被判赔”之类的谣言,也就失去了滋生的土壤。(来源:京华时报)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