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跨国药企的中国取舍:投资者缘何对贿赂丑闻漠然

2014-06-05 13:21:40 来源:北京商报

不久前,中国公布了对葛兰素史克(以下简称“GSK”)涉嫌商业贿赂案的调查结果,虽然此举对GSK公司的股价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但近期媒体曝光的一系列跨国药企丑闻,使跨国药企与中国市场的话题再次被推上舆论的焦点。面临本国市场药物管道不足、专利到期和价格压力等问题,跨国药企寄希望于中国的市场准入和营收增长机遇。然而伴随整治行动的进行,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的合规经营显得越来越重要,退出潮略显夸张,但如何实现中国市场良性平衡正在成为眼下跨国药企必须解决的问题。

投资者缘何对贿赂丑闻漠然

日前,跨国医药巨头GSK在华涉嫌商业贿赂案侦查终结。经查,GSK中国公司通过大肆贿赂医院、医生、医疗机构、医药相关协会组织等医药销售相关部门及其所属人员,牟取非法所得数十亿元。案件已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从调查结果来看,对GSK的冲击不可谓不大,但业内分析师却指出,投资者对GSK在华丑闻似乎漠不关心,调查结果公布后,GSK的股价并未受到影响,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一位医药行业分析师指出,首先,调查从去年夏天就浮出水面,当时立即产生了影响—GSK去年三季度在华药品销售额大跌60%。

但是综合GSK从去年被调查至今的股价表现看,此次调查事件对股价基本没有影响,近一年公司股价表现平稳,维持在50-55美元之间。去年7月22日,GSK在伦敦发表声明,承认中国分公司一些高管卷入贿赂案件。但事件并未对股价造成太大影响,当天收盘,该公司股价下跌0.69%,收于51.79美元。而在今年5月调查结果公布后,GSK股价所受冲击也非常有限,小幅下滑0.8%,收于55.43美元,且随后几天该公司股价并没有异常表现,截至昨日收盘GSK股价为53.16美元。因此,负面消息可能已逐渐被股价消化了,并且对投资者心理影响不大。

数据显示,2012年GSK在华药品销售额约7亿美元,仅为当年集团总销售额的3%。不仅如此,投资者要想进一步找到GSK在中国的营收数据,十分不容易,包括利润状况等更是颇为神秘。所以,投资者往往很难评估中国市场的分量。

而这样做的不只GSK一家。跨国药企总把中国市场的潜力挂在嘴上,但在盈利能力方面,它们选择沉默。根据国外消息,诺华和辉瑞公布在华营收增长数字,但不公布营收额。强生公布了2013年在华营收数据(28亿美元),但未公布增长状况。默沙东在季报中定期提供在华营收数据,但在利润方面则与其他企业一样保持缄默。

GSK在华丑闻爆发前,外界一直没有关注跨国药企不愿提及中国销售数据一事。但根据最新披露的调查结果,GSK在华一大违规行为就是在中国销售的药品大多冠以海外原研药名义,在药品进口前通过转移定价的方式增高药品报关价格,将一部分巨额利润预提在境外。药品进口后,GSK按照口岸价向国家发改委申请单独定价,发改委依据申报资料,以口岸价为基数批准其国内销售药品价格。通过一系列子公司间的倒手以及虚报价格等把戏,GSK的药品在中国的售价远高于在其他国家的价格。

“跨国药企不愿透露在中国市场的利润状况,不排除其他公司也通过转移定价的方式将巨额利润留在境外,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扩大对跨国药企的调查范围。”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内药企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事实上,近期,包括瑞士罗氏、美国礼来、英国阿斯利康以及丹麦诺和诺德四家全球十大药企均被曝成为有关部门紧盯严防的重点对象。

但也有消费者担忧,如果中国市场对于跨国药企没有外界认为的那么重要,再加上中国医药行业治理风暴越刮越盛,会不会导致部分外资药企索性退出中国市场?去年底,业内就有传言,GSK不排除退出中国的可能。“如果外资药企退出,很可能对部分患者用药产生影响。”消费者罗先生称。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