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8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公布了首份国家低价药清单后的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全国近30个省市的主管部门快马加鞭地公布了地方版的低价药增补名单,就各地方自身特色与用药习惯进行了大量补充。
而这些增补名单的出炉,在7月上旬更进入了高潮。截至发稿时,几乎绝大多数的省份已公示了属地内的增补目录。
作为基药目录与医保报销目录之后第三份具有重大意义的全国性药品目录,低价药目录的出台同样掀起了资本市场大规模的“低价药概念”热潮。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中新药业的清咽滴丸、速效救心丸,精华制药的王氏保赤丸,通化东宝的镇脑宁胶囊,桂林三金的蛤蚧定喘胶囊、三七血伤宁胶囊、三金片,白云山的消渴丸、乳核散结片、障眼明片,云南白药的云南白药酊、云南白药散剂,太龙药业的双黄连合剂,千金药业的妇科千金片等独家品种均在各地名单之内。
相较于资本市场的狂热,医药产业界对于入选低价药目录的品种保持着谨慎观望的态度。一位本土医药行业的负责人就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大企业高利润的药品入选该名单,直接将面临“限价+招标”的双重考验。这样的规则重塑在救活一批中小品牌“杂药”的同时,也将迫使大药企牺牲品牌利润。而这对于上市药企,绝非其经营者所希望在财报中呈现的。
概念股持续发烧
除却前述全国低价目录中的收益个股外,地方版目录也将包括同仁堂、贵州百灵、金陵药业、马应龙、江中药业、武汉健民、奇正藏药以及神威药业等企业一同纳入了概念股的范畴内。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受到低价概念刺激后,代表个股5月8日以来的两个月内涨势“一片红”——贵州百灵股价跃升超过22.11%,金陵药业与精华制药涨幅也分别超过20.9%和15.29%,而通化东宝亦有超过13.77%的股价攀升,总体都大幅跑赢此间沪指约1.16%的微弱涨势。
不难看出,入选目录的大部分企业都在借此概念为个股卖力吆喝。
以广药集团白云山为例,公司有351个品规入选全国低价目录,另有知柏地黄颗粒、橘红痰咳煎膏、黑豆馏油软膏等三大品种入选新疆、吉林、青海、宁夏版增补目录。广药白云山董事长李楚源曾高调表示,本次低价药政策将改变以往的药品的价格管理方式,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让药企有动力和空间加大科研投入,推动产品的二次开发和升级换代。
而受低价药清单刺激而放量增长的贵州百灵,也在清单发布伊始便公布了配合低价药的工作方向。“形成对低价药品长期跟踪的机制,积极利用公司规模化采购优势、产能优势,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并充分利用公司自建的非处方药队伍和营销网络优势,做好该类产品的销售工作。”公司在其5月27日的相关公告中指出。
纵观上述企业入选清单中的药品,涨势喜人的多为中成药企业与基础化药的药企。拥有香砂养胃丸、归脾丸、地榆槐角丸、香连丸等58个中成药品种的佛慈制药就借入选的机会,宣布对这数十种药品启动全面提价。
差别定价体系仍待完善
尽管二级市场一片红火,但高毛利产品被迫“削价适履”与差别定价体系的亟待完善让相当一部分药企对该清单持有保留意见。
进入低价药清单并不等同于提价补毛利。在那些竞争药厂众多的大品类内,由于价格差距较大,大型企业要得到“入场券”便很可能要面临药品大幅降价。
根据清单内容要求,低价药品日均费用标准为西药不超过3元,中成药不超过5元;对因成本、价格或用法用量发生变化导致具体品种日均费用发生变动的,要及时进入或退出低价药品清单。
“与此前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一样,希望进入低价药清单势必在价格标这一环节与同类竞品进行PK,而诸如哈药、GSK(葛兰素史克)这些非处方药见长,较同类小药企定价更高的大型药企而言,就必须面临降价的抉择。”上述药企负责人指出。
目前,约有19%的医保目录品种出现在了全新低价药清单之中。而无论是操作多年的两大药品目录还是如今的全新清单,一直都未能摆脱“唯低价论”的质疑。为有效落实低价药品清单,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参与其中,业界纷纷呼吁执政部门对药品整体采购与定价做出统一部署。
事实上,卫计委药政司药品供应管理处处长韩会学就已透露了类似的政策动向。韩会学表示:“下一步药品招标采购新思路,分类管理成为关键词,其中对低价药、量小必需、独家品种、价格稳定、特殊药品等品种进行分类采购。”
发改委价格司医药价格处处长宋大才也在近期给出了较为细化的指导方向。“价格司下一步工作思路是要尽快研究实施药品价格的扶持政策,建立以客观指标评价为主体的区别定价资格认证体系,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鼓励药品的研发创新和质量提升,促进医药行业的结构调整和集中度的提高。”
据上述负责人透露,分类管理很可能也将带来低价药区隔与普通药品的分类招标,即“对独家、价格低廉、临床必需等品种区分类别,采取不同的采购方式”。不过,目前低价药在发改委的直接挂网采购与卫计委倾向的招标筛选两种思路间暂无最终定论,未来走向仍待时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