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成为北大医药公司第三大股东的北京政泉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政泉控股”),却在持股仅仅一年后就开始减持公司股票,让市场对政泉控股这位战略投资者充满了质疑,而政泉控股背后与北大系千丝万缕的联系更让人觉得这笔所谓的战略投资背后疑云重重。
低价完成战略入主
去年6月3日,为了“进一步优化公司股东结构、引入战略投资人、增加股份流动性”,北大医药实际控制人北大国际医院集团有限公司拟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方式协议转让其直接持有的和通过全资子公司西南合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北大医药股份合计70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75%。最终,公司股东西南合成医药集团、北大国际医院集团分别与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政泉控股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分别向后者转让3000万股和4000万股公司股份,后者也分别以持股5.03%和6.71%一跃成为公司的第四和第三大股东。
由零持股变身为公司第三大股东,政泉控股付出的成本却并不高。因为它受让公司4000万股股票的总价为3.68亿元,每股均价为9.2元/股,较当时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折价30%。在分析人士看来,由于战略投资者着重长远利益,资金一般不会在短期内撤回,因而公司给予战略投资者一定的优惠是很正常的。
在入主北大医药三个月后,政泉控股将所持有的4000万股公司股票悉数与中信证券进行了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购回交易日为2015年9月25日。而这一行为在当时也被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是政泉控股在自行锁定所持有的北大医药股份,并不会在短期内出售公司股票。
战略投资还是投机
然而,北大医药的战略投资者政泉控股的做法却大大出乎市场的预料。
7月8日,北大医药发布公告称,政泉控股去年质押给中信证券的2000万股股份于今年7月4日已经解除质押。巧合的是,两日后北大医药发布了一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当日公司股票受利好消息刺激而强势冲击涨停板,不过最终被巨量卖单打开涨停板,成交量明显放大,公司股价更是创出了18.59元/股的历史新高。
市场过后才发现,原来是政泉控股择机在高位减持。7月12日公司发布的减持公告显示,在7月7日-11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政泉控股以17.98元/股的均价减持了公司无限售流通股股份1030.81万股,套现市值近1.85亿元,相对于当初3.68亿元的入股成本而言,政泉控股的成本已经收回一半。
减持后的政泉控股虽然不再是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但仍然持有公司股份2969.1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8%,若以公司股票最新收盘价18元/股计算,除去已经获利兑现的1.85亿元,其持仓市值高达5.3亿元,持股一年其投资收益已接近一倍。
“公司的入股行为更像是投机,而不是战略投资。”北京一位私募人士如是说。
与北大系渊源颇深
实际上,战略入股北大医药或许并不是政泉控股与北大系的第一次接触。
公开资料显示,政泉控股成立于2002年1月8日,其前身为北京政泉置业有限公司,经过多次股权转让、增资、更换法人代表,其最新法定代表人为贾鑫,注册资本34亿元,股权结构图显示,郑州浩云实业有限公司和郑州浩天实业有限公司各持有其50%股份,为其控股股东。而郑州浩天和郑州浩云的实际控制人均为李琳和龚月华。目前,政泉控股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工程管理、财务管理等领域的业务。截至2013年末,政泉控股总资产232亿元、净资产为166亿元,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7亿元、净利润16亿元。最为重要的是,政泉控股还是民族证券的第一大股东。
而北大医药的控股股东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同时也是方正证券的第一大股东,持有其41.22%股份。而方正证券吸收合并民族证券事项也将于近日上会审核。具体方案为,以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北京政泉控股有限公司等五名股东持有的民族证券100%股权,发行价格为6.09元/股,发行股票数量为21.32亿股,收购总金额则为129.84亿元。
由此可见,政泉控股与北大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其此前能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入主北大医药或许并没有那么简单。(马元月 董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