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 玲
8月7日,记者在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共部署16个科技重大专项,其中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和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共同牵头组织实施的有“重大新药创制”(新药专项)和“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传染病专项)两个专项。专项工作自2008年启动以来进展顺利,有力推进了我国医学科研工作,为服务医改和保障民生提供了支撑。同时,重大专项也推动了我国医药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我国医药企业正在逐步成为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主体。
一批质优价廉的新药研制成功
科技重大专项是为实现国家目标,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副司长王辰介绍:“重大专项突出了需求导向。如针对重大疾病,研制出了一批质优价廉的新药,共获新药证书82件,临床批件118件,在部分领域打破了国外药物市场垄断或填补国内空白。”仅盐酸埃克替尼、丁苯酞注射液等17个创新或技术改造品种,治疗患者已超过3500万人,为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专项支持超过15.3%的国家基本药物进行技术改造,有效提高了药品质量并降低生产成本,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提供了保障。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表示:“重大专项也非常关注中药新药研发和中药国际化研究,特别是支持在欧美国家进行中药新药的注册研究。目前在美国有多个药物正在进行临床研究,其中,复方丹参滴丸、血脂康和扶正化瘀胶囊已经完成了临床二期研究,桂枝茯苓胶丸正在进行临床二期研究。同时在欧盟也开展了药品注册研究,地奥心血康已经完成了药品注册。”
重大传染病防治水平显著提升
重大专项的实施,使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治水平显著提升。通过重大专项,我国成功研发了60微克乙肝疫苗,艾滋病病毒检测窗口期由3~4周缩短至2周以内,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由25%提高到45%以上。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重大传染病防治药物顺利完成技术改造和国产化研制,部分艾滋病二线治疗药物仿制创新进展顺利,一批创新药物进入临床研究。
近年来,重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能力也显著增强。我国初步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病原体组合筛查技术体系,部分国家级机构具备在80小时内初步辨别出3000种病原体的能力;在国际上率先研制成功甲型H1N1流感、戊型肝炎和肠道病毒71型疫苗,研发成功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抗流感病毒新药帕拉米韦注射液获批投产。专项建立的相关技术体系在应对近年历次重大传染病疫情中发挥了积极的技术支撑作用。
药企创新研发能力持续增强
在新药专项支持下,近五年我国医药工业产值平均增速20.1%,位居全国工业增速首位,恒瑞等一批企业初步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华海等一批企业的多个制剂通过国际认证,初步实现了高端制剂国际化的战略转型。制药企业实现直接经济效益800亿元,带动超过千亿元的各类投入,有效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张永祥表示,“十一五”期间,由企业牵头申报承担的重大专项任务达到了34.9%;“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已增长到了52.8%。这表明,我国医药企业正在逐步成为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主体。在重大专项的推动下,很多企业加强研发中心的建设,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对提高我国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