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州媒体报道 7月26日,国家卫计委召开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会议,要求坚决打击采血送香港鉴定胎儿性别的蔓延势头。话音刚落,8月7日深圳罗湖海关截获96份试图携带出境的疑似孕妇血液样本。
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简称“两非”)是导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居高难下的直接原因。尽管综合治理多年,但却没有扭转我国面临着男女比例失衡的严峻形势。种种因素看来,未来可能出现的大批“剩男”将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男婴总数和女婴总数的比值,通常用每100名女婴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曾提出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至115以下的目标。根据目前最新的官方数据,2013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 .6.也就是说,要达到“十二五”的目标,就是要在两年时间,将出生性别比下降2 .6.
距离“十二五”期末倒计时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出生人口性别比要降至115的目标,恐难如期完成。
7月26日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会议指出,要完成115以下的硬指标“难度较大”。会议用“更为复杂严峻”来形容目前的形势。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在会上表示,明年,国家将对各地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实施终期评估,对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省份进行通报。
据国家卫计委透露,《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修订草案已经完成。
出生性别比目标首入国家规划
国际上通常认为的正常水平,出生人口性别比应保持在103- 107之间。也就是说,每出生100名女婴,对应出生男婴为103-107名。这一指标,在中国已经持续30多年超出正常水平,约从1982年开始,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为107.2,之后一路飙升,1994年以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始终在115以上,2004年达到最高峰121.2,其中一些省份还长期维持在130.
2009年被看作是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一个拐点,从这年起开始了持续5年的下降,但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当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45,2013年为117.6.也就是说,五年的降幅仅为1.85,下降幅度不明显。
《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下降至115以下的目标,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将性别比的明确目标纳入国家规划。此前“十一五”规划中,只提出“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当时已经预计到了难度,”曾参与多次人口政策调整的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告诉记者,尽管按照“十二五”所制定的目标,出生人口性别比仍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但从中国持续多年的现实情况看,要实现“115”这一目标已属不易。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国家卫计委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专家组组长原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是按“分步走”的目标,第一步是遏制继续攀升,第二步是逐步恢复正常水平。
原新告诉记者,全世界约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存在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但中国最为严重,一是出生人口性别比最高,其次是持续时间最长,超过了30年,同时波及的人口最多。
少生是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催化剂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一直被认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主要有传统的生育观念,如“重男轻女”、“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尤其在农村地区,同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影响,生育率下降,造成一部分出生性别比不平衡,同时,B超、D N A等检测技术的进步,也使得人为选择生育性别从意愿变成现实。
原新指出,大家少生了,是造成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一个催化剂。在全世界的共同规律中,有男孩偏好文化的国家,生育率下降的过程中,往往都会出现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偏高。
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认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可以看作是一定时期内严格生育控制的一项社会代价。
翟振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只要男孩的偏见存在,只要生育率下降,性别比偏高就会更明显。多名学者指出,更值得担忧的是,社会发展到现在,少生已经不再单纯是计划生育的结果,随着生育政策的完善调整,在中国低生育水平中,自愿性的因素占得越来越大,尤其到了80后、90后一代,即便放开生育政策,很多人也不愿生更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