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评论:“用生命在抢救”不能成为医生的恐惧

2014-08-22 14:04:18 来源:广州日报

新闻回顾:急诊科医生抢救病人时遭殴打 边挨打边救人(图)

8月18日凌晨,三亚市人民医院外科医生王锡雄在抢救受伤女子时,遭遇一名陌生男子暴力阻挠、殴打,王锡雄在遇袭时仍不放弃抢救,病人最终获救。王锡雄的这一行为引发舆论关注和讨论。(8月21日《新京报》)

在医疗行业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那便是医患关系是“战场”,急诊科就是“前线”,伤医的暴力事件频发,除了医患之间的信任不足之外,当然还有医院的治安和安保措施不力,特别是针对急诊科这样的重点区域,没有配备足够的安保人员,及时应对突发的事件,这其实暴露出医院在管理上存在极大的漏洞。医生面临的群体不一,面临很大的安全隐患。在很多情况下,医生并不知道自己将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应对。

突发情况下就需要突发应对的能力。现在医院的主要精力往往放在对付医闹上,但在应付突发情况和紧急事件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值班医生正在生命线上抢救病人,自己却面临着暴力阻挠、殴打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其实已不具备救治的条件,医生出于对自身安全考虑选择放弃,也并不违背职业操守,反之,若是让每一个医生都经受生死考验的时间,还依然“用生命在抢救”,这其实有违人性化原则,也属于用典型性标准去拔高普遍性原则,对医生来说并不公平。所以,医生的行为固然值得奖励,但无法也不能做到普及。

真正的奖励其实是让医生有一个相对安全和稳定的环境,使他们在救治过程中,免受思想和行为的干扰,更没有生命的危险。2013年10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公安部发布《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要求二级以上医院保安员数量应遵循“就高不就低”原则,按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的3%或每20张病床1名保安或日均门诊量3%的标准配备,以加强医院安保防范。可预见的是,若这一要求得到了落实,在急诊等重点场所的安保人员配备到位,那么医生就不会处于“用生命救治”的危险中。

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处于转型期的特殊阶段,整个社会的压力都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个体的情绪处于波动和易暴期,从而增加了公共服务者的职业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回味和沉浸在过去的标准,而应与时俱进应对“风险社会”出现的一切可能,切实有效地增加医院的安保措施。同时,将医院纳入公共场所管理,也应当由理论落到实处。医生安全有了保障,整个社会才会少一些无人救治的恐惧。(堂吉伟德)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