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取消‘便民门诊’”,首儿所最近贴出的这一告示引发争议,很多家长都大呼不解。记者调查发现,不仅仅是首儿所,这种俗称“开药门诊”的“便民门诊”正逐渐从本市大医院中消失。业内人士分析,取消的原因主要是“便民门诊”不诊断只开药,存在用药安全隐患。
多家医院取消“便民门诊”
记者昨天在首儿所看到,“便民门诊”的取消告示贴在门诊显著位置,明确9月1日起取消“便民门诊”。此举引发很多家长的不满。
首儿所的“便民门诊”即只开药不诊断的简易门诊。这种门诊在本市出现,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大医院中的简易门诊的确曾起到便民作用,为很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只拿药不看病,或只做简单化验提供了方便。
记者发现,近年来,简易门诊正陆续从北京大医院中消失。2012年7月,友谊医院取消简易门诊,此后,朝阳医院、广安门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医三院等也陆续取消简易门诊。
简易门诊用药安全存隐患
简易门诊既然便民,为什么要取消呢?其实,首儿所的“取消告示”中已经言明:“规范门诊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患儿的用药安全”。
记者从首儿所有关部门了解到,便民门诊在开设过程中,医院发现患者用药存在安全隐患问题。首儿所有关负责人表示,与成人不同,儿童的病情变化较快,以往便民门诊医师根据就诊记录开药,但没有亲自诊治患者,这其实存在用药安全隐患。
一所医院的医生还表示,简易门诊的大夫来自某个科室,但患者要开的药可能涉及多个科室,值守门诊的大夫未必了解,开药有误,就会危及患者的健康。
简易门诊让“药贩子”钻空子
由于不问诊,只开药,简易门诊还给“药贩子”有机可乘。据医院介绍,部分药贩子反复使用不同患者的信息来院开药、倒药,然后在网络平台销售牟利。此外,简易门诊中,家属或朋友代开药的现象占了一多半。
有医院医生表示,即使是慢性病患者,其病情也会发生变化,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避免漏诊或延误治疗。而病人不来门诊,家属或朋友代开药品,就会导致医生对病人的病情变化不能准确了解,从而在配药的剂量上无法精确把控,也存在安全隐患。
患者开药挂普通号省时间
很多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取消简易门诊是北京市医改的一大趋势。大医院有大医院的职责,主要承担部分危重疾病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才主要承担基础医疗工作。业内人士表示,本市的医保政策导向也是如此,以引导“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
大医院取消简易门诊后,慢性病患者可以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药。在社区服务的是全科医生,不仅能对病人的病情全面诊断,还能及时调整病人用药。此外,还有大医院建议以往看简易门诊的患者,到医院开药尽量不挂专家号,避免长时间候诊。如果只开药的话,可以只挂普通号或专病号,这样既能得到必要的诊断,开到所需的药品,还节省时间。(记者 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