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医改样板省——安徽省再一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8月18日,安徽省卫计委下发《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感冒发烧、慢性咽炎、小儿腹泻等53种常见病多发病列入“门、急诊不需要输液”清单,要求全省医疗机构严格执行。
分析人士认为,此举将直接影响抗生素和中药注射剂在安徽省医疗机构的使用,对遏制药物滥用也将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彻底扭转药物滥用的根本办法仍是进行公立医院改革,切断医药之间的利益联系,加强医患教育。
三种情况才可输液
安徽省卫计委下发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医疗机构要遵循“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静脉输液。
根据通知,只有在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以及出现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的情况下使用静脉输液。
通知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4类,发布了“门、急诊不需要输液的常见病多发病”清单,将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轻度结肠炎、小型体表清创术后、小儿腹泻等53种疾病纳入其中。根据该通知,今后治疗上述疾病时,一般不采用静脉输液,确需输液的应附情况说明。
安徽省卫计委表示,限制门、急诊使用静脉输液,是为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使患者得到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为确保政策执行,安徽省将定期开展静脉输液处方点评,对医疗机构进行随机抽查,检查结果将向全省进行通报,并纳入对各地的目标考核。
国内某上市公司高管认为,新规是2012年国家出台“限抗令”的延续。较之“限抗令”,新规确定了门、急诊不需要输液的具体病种,更便于医务人员掌握,患者用药更为安全,值得点赞。
有行业协会人士也表示,新规一旦落实到位,将大大减少药物滥用以及静脉注射对人体可能带来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医药费用支出。不过,新规也将改变行业利益格局:输液产品销售受限,口服制剂会迅速填补市场空缺。
国泰君安的行业研究报告也指出,输液被限制后,作为对输液类品种的替代,价格较高的口服品种、肌注品种处方量将有望提升。
工业企业静观其变
安徽是我国医药销售大省。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13年安徽省以接近920亿元的市场销售额排名紧跟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位列全国第六,其药品类销售占比达到68.14%。尤其是新医改以来,由于其首创的基药招标模式在全国推广,安徽省一直被视为新医改样板,其一举一动颇具风向标意义,本次限抗新规的出台在业内引起关注。
“企业最关心的是两个问题,一是新规能否落地;二是其他省份是否会陆续效仿。”国药控股高级研究员干荣富指出,新规一旦落地并被其他省份效仿,氯化钠和葡萄糖溶液生产企业将受到影响。
“科伦药业、石四药、利君国际和华润双鹤可能首先受到冲击。”上述上市公司高管说,“我们公司几年前就实现了产品转型,输液产品的销售占比逐年下降,目前公司产品以心脑血管药物、抗肿瘤药物为主,安徽新规对我们没什么影响。”此外,由于前几年安徽药品招标“唯低价是取”,该企业输液产品全军覆没,仅有不多的口服制剂中标。
华北制药是我国知名的抗生素生产基地。该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安徽新规旨在指导医患双方合理用药。作为负责任的企业,华药“表示支持”。新规肯定会给企业销售会带来影响。“不过,除了输液产品以外,华药的水针、口服制剂也不少,下一步企业的营销重点会从输液品种转向青霉素V钾片、安灭菌片等口服制剂。”
2012年8月1号,有史上最严“限抗令”之称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客观地说,“限抗令”对抗生素生产企业影响极大,不少企业由此利润大幅下滑。资料显示,鲁抗医药当年业绩甚至出现大反转:其2011年的净利润为盈利1500万元,2012年则亏损1.35亿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具有清热抗炎作用的中药注射剂快速填补市场,无论是价格低、以开拓低端市场为主的清开灵,还是价格相对较高、以医院销售为主的炎琥宁、痰热清等产品的销售均节节攀升,一路高歌。
然而在安徽新规中,上述中药注射剂不能幸免,且“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也被纳入53种疾病中,这也就意味着在中药注射剂中占据特殊地位的心脑血管类产品,如丹红、血栓通、血塞通、参麦等注射液也将受限。记者采访发现,这类产品不仅广泛地用于治疗,在基层还被不少患者用于预防。
不过,河北一家中药注射剂企业的高管表示,新规刚刚公布,且缺乏强制性措施,目前对企业的影响尚不明显。“过一、两个月后,我们才能看到效果。”
综合改革才是治本
面对安徽新规,业内人士在“点赞”之余更希望有配套措施出台。
国泰君安行业分析师指出,安徽新规限定的范围是门诊和急诊治疗,主要影响的是门诊输液品种,住院品种尚不会受到波及。但从政策方向看,整体控制不合理用药和不合理药品消费是大势所趋。
众所周知,我国是输液大国,“三素一汤”(抗生素、激素、维生素联合,加入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给药方法的简称)已成为不少医院,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治病的“常方”,这种药物滥用不仅极大刺激了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更给百姓健康带来危害。也正因为如此,从中央到地方的医疗管理部门,都对输液不合理使用说“不”。
“要限制输液滥用,在内部必须依靠医生和医院自发自愿改变诊疗行为,在外部则需要医疗保障制度进行相关改革。仅靠一纸行政命令,其实施效果可能有限,即使有部分省份效仿也是如此。在医保制度等未配套改革、各省有自己利益考量的情况下,效仿恐也不会持久。”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表示。
国内某大型制药企业的招标总监也对记者表示,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企业和医疗机构也会跟政府“躲猫猫”。要想真正遏制药物滥用,需尽快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切断医与药之间的利益联系,让医院和医生凭借真正的医疗服务挣钱,而不是从回扣较高的药品中获利。此外,患者教育也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