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暴力事件频发背后的制度缺失

2014-09-05 14:27:20 来源:健康报

8月,涉医暴力再次成为医务人员“同仇敌忾”的话题,而关于医患关系的讨论也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为何在相关机制建立、针对性规定频出的大背景下,涉医暴力事件不仅没能减少,反而呈愈演愈烈之势?在这个疑问的背后,不只是伤痛,更多的是无奈与困惑。

节节攀升的数字

8月30日,在湖南省岳阳市第一医院急诊科,两名护士遭到殴打。而就在此前的8月21日,因为发生在急诊科的一起伤医事件,岳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近百名医务人员集访市政府。今年8月,从湘潭产妇死亡事件开始,在短短十几天,全国多地曝出医务人员受到恐吓甚至被袭击的事件。

近年来不断发生的涉医暴力事件,已成为医疗行业挥之不去的梦魇。

中国医院协会发布的《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研报告》显示,2008年~2012年,发生暴力伤医事件的医院从47.7%上升至63.7%,针对医务工作者的暴力袭击(包括口头辱骂、威胁、殴打甚至凶杀事件)每院平均数量从21起上升至27起,增幅几乎达到30%;因暴力伤医事件造成财产损失的医院比例由58.0%升至68.2%,损失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医院比例也由8.0%升至11.8%。

来自北京大学的一份课题研究,则印证了这份调查报告的结论。课题组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公开报道的恶性暴力袭医事件数量近10年来年均增长近30%。2012年,全国每家医院年度发生患者打医生事件的平均数字是27.3起,2008年时是年均20.6起。自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70%的医院发生过患者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事件。

相关政策落地了吗

4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制定的《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该《意见》明确了6类要依法严惩的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并提出了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医疗纠纷的具体意见。

“这是目前中央为打击涉医违法行为出台的最有力的政策之一。”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说,在这个问题上,高层的态度和决心已经非常明确。

实际上,近年来,相关部委已经多次联合发文打击涉医违法行为。2007年,公安部与原卫生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的意见》,2009年又做了进一步强化。2013年10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与公安部办公厅又发布《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2013年12月,11个部委联合发布《维护医疗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方案》。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上述规定到底落没落地?

邓利强说,他在与基层医院接触时,常常感觉“政策执行不够到位”。就在上个月,他刚刚在河南省一家县医院目睹了一场医闹事件,医院的门诊大厅被设成灵堂,堵门烧纸闹得乌烟瘴气。“我问院长,4月中央不是刚出了文件要维护医疗秩序吗?为什么不报警?院长说,报了好几次,刚开始还来看看,后面干脆就不来了。” 邓利强说,虽然在文件中对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如何处理写得很清楚,但是在一些地方,政府和公安部门根本就没把这个文件当回事。因为医院再怎么被折腾,也影响不到县委书记的官帽子。

一旦医闹演变为涉医暴力事件或者公共事件,地方政府的态度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在一家曾经发生过暴力血案的医院,该院医务科主任告诉记者,现在政府是所谓“维稳式调解”,就是为了维稳,抱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对内让医院赶紧掏钱买平安,对外则是压制声音,甚至连举行遇害医生的追悼会都被要求要控制消息传播。而这种“维稳式调解”的思路,只能催化医患关系的进一步恶化。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