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张培国:“滴滴医生”只是看上去很美

2015-11-13 14:43:47 来源:网易评论

在“互联网+”之风劲吹的今天,医生上门服务日渐火爆。日前,阿里健康联合滴滴出行、名医主刀(手术预约O2O平台)合作推出“滴滴医生”免费送医上门活动。(11月10日《人民日报》)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生病,也就常往医院跑。但跑得多了就会发愁。且不说耽误在路上的功夫,去了排队挂号、排队就诊、排队缴费,好不容易排上了,医生简单询问三两句就可能再把你打发到排队去做各项检查的队伍中去。所以即使一个感冒也得耽误多半天功夫。

在这种情形下,不少人感叹,如果医生都能呼叫上门服务就好啦。这不是奢望,“互联网+”时代,一切变得皆有可能。这不,阿里健康近期联合滴滴出行、名医主刀(手术预约O2O平台)合作推出的“滴滴医生”免费送医上门活动启动了。这一消息令许多人大喜过望,仿佛家庭医生时代已经提前来临。

应该说,作为试验,阿里启用了互联网模式,试水将标准化的医疗服务提供给患者,使服务更加便捷,确实会解决一部分不方便去医院就诊的人的需求,这对于一些长期在家卧床、不愿去养老院的老弱病残,尤其是老人,比较适合。

然而,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其出现犹如一个美丽的肥皂泡,虽然绚丽多姿,却存在着诸多难题。一则,在医疗资源有限,即使去医院排队都很难约上名医的今天,期待能“一键呼叫,召之即来”并不现实。如据报道,两天内“滴滴出行”APP共收到来自北京、上海、杭州和南京超过2000人次的医生上门预约订单,实际仅提供了40余次服务,折射出医院医生提供上门服务的局限性。二则,作为特殊服务项目,并非所有患者都能成为预约客户。如目前上门服务会优先满足那些不方便行动的患者,比如骨折患者、视障人士等等,其服务人群还尚属小众化。即使将来放开,也会有人因高额服务费而望而却步。三则,医疗服务不同于上门做饭、美甲、洗车等低技术含量的服务,需要医生具备较高医术去防范风险。假设其间出现医患纠纷,还需要相关部门认真研究细节,配套相关法律法规去妥善解决。四则,即便上门的医生有足够的资质,他能携带的,也只是一些简单的医疗器械,而一些大型的检查与手术,仍然需要患者去医院去做,这其间仍免不了来回奔波之苦。

试想,如果医生呼叫受限可能上不了门,覆盖的面又小,还可能遭受医疗风险,这时,所谓的“滴滴医生”和社区医生,也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再进一步讲,即使医生能够上门服务,也可能仅仅是提供一下咨询,作些简单的治疗,而以后的检查、手术等后续环节,仍然可能需要去医院。这种上门服务恐怕就有“医院拉病人”之嫌。受众多条件局限,“滴滴医生”不过是看上去很美罢了。

当然,也不能否认,“滴滴医生”的出现,是对传统医学发展的一种有益探索,对其一棒子打死肯定是不对的。但笔者以为,作为新生事物,目前尚欠成熟的土壤,有关方面不妨多搞些试点,多探索一下经验,等成熟之后再进行推广,这才是理性的态度。(来源:大中网)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