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羊城晚报:医师多点执业不能只看起来很美

2015-01-13 16:17:10 来源:羊城晚报

国家层面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意见通知已在2014年年底正式出台,目前多个省市区正在考虑研究相关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该方案有不少亮点,比如明确医师多点执业实行注册管理,同时探索实行备案管理的可行性,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探索实行区域注册,这意味着医生将从公立医院中获得“解放”。(1月12日南方网)

关于推进医生多点执业乃至自由职业,一直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现在方案终于出台,是不是意味着形势一片大好呢?以现时的情形来看,几方的反应是不同的:民营医疗机构是欢欣鼓舞,以后可以名正言顺地请公立大医院的名家坐堂开诊了;部分医生似乎也很期待,等着实现自我价值;公立医院的院长们,则一如既往地忧心忡忡,担心“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医生们如何保证医疗质量。在西方发达国家,医生自由执业的有效性已经实践检验,但在今日之中国,让医生从“单位人”转为“社会人”,能否有效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的,过分乐观恐怕有失谨慎。我们不妨先来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医生的社会保险、职称晋升等由哪方负责?多点执业之后,医生的薪酬计算,无非是按工作量或者按营业额分成,但社保怎么办?事业单位社保改革后,单位也需要为员工缴纳社保,医生多点执业,社保都由老东家负责?这个冤大头恐怕不好当,那扯皮的事情恐怕就少不了。再有就是职称晋升,如果医生们跑去民营医疗机构挣钱,公立医疗机构还愿意负责他的职称晋升吗?没有一定的职称,这医生有什么本钱多点执业?

其次,医生的多点执业,不能增加有效的医疗服务供给。医生多点执业,并不增加医生的数量,也就不能增加有效的诊疗人次,甚至在某些民营医疗机构开设高价门诊为保证就诊时间还需要限号,实际上是减少了优质医疗资源的供应量。对于广大民众来说,恐怕只是建立于经济基础之上的医疗资源再分配而已(也就是价高者得),并不能增加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机会。

再次,一个著名医生展现的能力,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离不开医疗机构的投入培养以及庞大的辅助系统的支撑。一个医生能做高水平的手术,其背后站着助手、麻醉医生乃至护士组成的一个高水平团队,同时有着医院强大的医技科室和硬件设施支持,还有其他科室的专家保驾护航。离开固有的团队和系统的支持,“自由”的医生能否发挥出原有的水平?

最后,不要说当下大医院的名专家们,就是普通的医务人员,其实大都已经处于超负荷工作的状态。自由执业之下,有多少人有精力能额外去多打一份工?如何保障其在第一执业点(大多是公立医院)的工作质量的不下降?会不会“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当然,医生多点执业绝不是没有好处的。最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医生们的多点执业,可以使其技术能力覆盖的范围更广,让部分患者在身边的医疗机构能看到专家。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医生的流动,减少了更多患者的交通、住宿、餐饮成本,于社会而言,整体的交易成本降低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如何避免“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实在是一个大课题,从工程领域的招投标制度到航空业的红眼航班,这些国外证实“美妙无比”的经验进入中国后,要么水土不服,要么蜕化变质。一项新举措的推出,要有完整的制度设计和充分的条件准备,不要“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医生的多点执业,不能只是看起来很美……(剑客)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