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医改的深入,医疗机构在价值医疗的支付方式影响下,正在加大远程追踪的投入,更好的去了解病人并及时干预。在价值医疗的推动下,对疗效的考评成为支付方赔付的依据,这就要求医疗机构和医生能够及时掌握病人病情的发展,从而降低病人的再次就诊或再入院的比率。
根据Spyglass Consulting Group提供的最新调研数据,84%的医疗机构已经投资了远程病人监测系统,79%的医院已经使用分析工具和大数据来支撑其管理。这与去年的数据相比,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去年,国际非营利组织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HIMSS)进行了一项远程医疗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只有26.1%的医院使用远程病人追踪。
尽管医疗机构加大了远程病人监测的部署,但如何真实有效的去推动远程监测落到实效却面临很大的挑战。首先,如何有效和可靠的将这些数据整合到临床的工作流中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来说,医生或医疗机构自身是没有能力去有效的将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整合,而且,大量数据涌过来也导致医院无法去更专注的处理临床问题。因此,目前医疗机构对于如何处理远程病人监测的数据还处于相当早期的阶段,在有效的数据整合和解读工具顺畅的嵌入工作流之前,还很难说远程监测能发挥很大的效果。
其次,患者参与的积极性是最大的难关。由于远程监测需要患者在院外提供数据,需要患者有足够的积极性去使用具有医用价值的可穿戴设备来搜集数据并提供给医院。而在之前的很多讨论也明确了远程监测的内在困境:逆人性和依从性。由于慢病主要是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要通过改变病人的积习是非常困难的,这里有一个逆人性的问题,更多的病人在坚持了一段新的生活方式之后就很容易放弃并进而也放弃了监测的进行。而术后康复的监测会相对好一些,毕竟时间较短,但如果是康复时程较长的仍将面临这一挑战。而依从性则是一个长期的话题,很多病人在用药上都很难坚持,更不要说长期去采集数据。慢病和康复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人都是短视的,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看不到效果,很多病人就会主动放弃,而殊不知很多时候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段才能将效果体现出来。
因此,远程追踪目前还不具备大规模市场发展的可能性。虽然医疗机构的接受度提高了,对病人进行远程管理的意愿也越来越强,但在数据的整合以及病人的意愿方面,远程追踪还面临着很大的瓶颈。而且,正如村夫日记在去年的文章中指出的,追踪病人数据和分析数据都需要专业的团队来辅助,不是每一位医生都有时间和能力去做。这对于医院和医生来说都是有着很大的压力,也阻碍了其大规模发展的可能。
从上述简要的分析来看,远程病人追踪最为迫切的是需要一整套数据整合、分析和解读系统,而这样的系统并不是普适性的,针对各个不同种类的疾病需要分别调适,有些疾病可能还需要重新开发。这决定了远程追踪无法像远程问诊那样获得爆发式的增长,需要各个公司在长期的细分市场进行耕耘,但一旦在这一市场获得医疗机构的普遍认可,其整体的发展能力将获得极大的提升并拥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
而对于如何调动病人积极性的问题,则是另一类公司值得去挖掘的。如何去改变病人并将远程追踪中的逆人性因素给有效的化解,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需要很强的技巧,目前一些公司开发的通过游戏的方法来吸引患者或者通过实际的物质刺激来吸引患者都只能收效一时,无法真正去有效的长期提升患者的积极性。如何来提升患者参与将是整个价值医疗最大的挑战,只有患者参与最终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以结果和质量为导向的赔付体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