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白毅报道 近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医科大学和奥本多夫医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从物种、功能及生态群落上研究展示了肠道微生物与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的关联特征,对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破坏性和侵袭性,在中老年中有较高的发病率。不仅发达国家的结直肠癌发病率较高,如今东亚、东欧等曾经低风险的地区的发病率也正在迅速增加。结直肠癌通常由结直肠腺瘤缓慢发展而成,结肠癌的发生被认为与肠道微生物有关,然而对肿瘤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种类与功能至今仍没有一个全面的研究。
该研究中,科研人员运用宏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MGWAS)对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肠道微生物进行了研究。通过对44位腺瘤、46位结直肠癌患者及57位健康人的粪便样品进行宏基因组测序与分析,发现了在各个分组中显著富集的130,715个微生物基因。研究人员从这些微生物基因进一步聚簇得到了126个基因数大于100的宏基因组连锁群(MLG),相当于菌株。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的潜在影响力分析,发现红肉的摄入量与造成肠道环境恶化的细菌正相关,而水果、蔬菜的摄取量与这类细菌则是负相关,这为从肠道微生物的角度解释红肉、蔬菜及水果的摄入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提供了可能的解释。
研究还发现,细胞内负责储存铁的蛋白质——血清铁蛋白,与肿瘤患者富集的MLG负相关。铁是许多致病菌生长的关键资源,这些病菌可能以来自宿主或肉类等膳食来源的铁为生。
据悉,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