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上的互联网+医疗收到风险提示。4月10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表示:除了合规的远程医疗,互联网上涉及医学诊断治疗是不允许开展的,只能做健康方面的咨询。
目前,互联网三巨头BAT、部分医院已经把互联网+医疗作为未来发展最重要的增长点卡位,移动挂号业务、医院号源已经成为各路资本“豪赌”的入口,其最终目的是想通过互联网+医药、互联网+医保等延伸服务盈利。但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却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作为一种国家战略,推动着传统医疗行业的颠覆式变革,虽然有盈利压力和政策的风险,但对于各路参与方来说,不做就是等死,做了才有存活和发展的希望,这就是目前互联网+医疗的投资逻辑,而“医院挂号”就是一张门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争夺挂号只是第一步,巨头们现在开始从前端向后端进行转型,互联网对医疗真正有价值在于诊后服务。
免费挂号只是第一步
免费挂号是互联网+医疗竞争的第一个模式。BAT中,腾讯最早出手,2014年10月,挂号网宣布获得腾讯领投的融资,总融资额超过1亿美元,此次腾讯将预约挂号服务引入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其对号源的重视。2015年4月7日,腾讯正式宣布在上海开通微信“城市服务”入口。
阿里在2015年3月宣布在阿里健康APP 2.0中加入预约挂号和加号功能;百度在2015年1月28日上线了百度医生APP,2015年2月15日,百度数千万美元战略投资医护网。
无论是趣医网还是挂号网亦或是阿里健康,对线上预约挂号都是免费开放。既然预约挂号并不能成为盈利点,甚至需要移动医疗企业进行补贴,那抢夺号源的动机是什么呢?“其实对于移动医疗企业来讲,更看中的是挂号之后的医院就诊、诊后复诊等业务,但是挂号可能是第一步。不少患者通过预约挂号才与医院或者医生建立了第一次联系。”一位关注移动医疗的投资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少医院科室可能也希望通过预约挂号起到一定引流作用。”
服务从前端烧向后端
目前,以网上挂号起家的挂号网正在大力推广其“微医”产品,公司CEO廖杰远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微医平台正式上线,宣告挂号网进入互联网医疗的团队医疗阶段。根据其规划,除了诊疗前的预约挂号、分级诊疗等外,其服务越来越向诊中、诊后深入,包括分时就诊等。
趣医网董事长李志表示,公司也将重点进行后移,放在与医院的深入对接方面,“今年底我们想深度接入,除了医院的预约挂号之外,还包括支付、排队、报告、住院等功能。”
但从前端移向后端并非易事。就拿在线问诊来说,廖杰远在上海举行的医学高峰论坛上表示:“在线问诊有两个问题必须关注,其一是医生在线提供资料的做法无法保证医生的真实身份;其二是在没有面对面诊疗的基础上,医学诊断和用药建议缺乏数据支持,医疗质量与用药安全难以得到保证。”
一业内人士表示,这也是国家卫计委禁止开展在线诊断治疗的原因之一。
而后端的硬件也是一个难题。原因是每家医院使用设备的具体厂商都不一样,医院的前置服务器都要做接口,而且都要维护。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目前中国没有第三方代表医院的行业组织,这意味着任何改革的进行,要想让医院参与进来,就必须一家一家去谈,时间成本和谈判成本非常高。但一旦未来医院的服务模式被越来越多的用户和医院认可,参与到平台上的医院增加,用户使用频率增加,市场后期爆发会很快。
政策难题待解
随着近日卫计委的表态,互联网医疗何去何从引起行业热议。对于这一政策,目前无论是挂号网,还是好大夫、春雨医生等均表示,目前主要的服务属于“健康咨询”,而非“医疗诊断”,禁止医生下决定性结论,禁止医生开处方药,禁止医生出治疗方案,以此区分“咨询”和“问诊”,规避医疗风险。
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卫计委的表态,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积极信号。这意味着未来移动医疗业务必然会纳入卫计委的监管范围,只是目前时机还未成熟,政策门槛还未筑就。
除了政策上的规定,对于移动医疗来讲,医保支付也是阻碍其快速发展的“一座大山”。目前不能在线实现医保报销的原因,在于政府尚未开放医疗保险入口给移动医疗系统,这成为新兴移动医疗面临的最大政策制约。
记者获悉,目前,多数移动医疗的支付仅支持自费项目,即可以通过“先付后退”的临时手段加以解决。例如国内最早开展移动互联网医疗的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采取的解决方案是,病患在线先支付全额医药费,再到窗口报销。
而移动医疗网上医保支付要实现“成片化”则更不容易。记者注意到,目前市场上虽然已经有一定的突破,但是大部分还是地方行为。例如之前,支付宝宣布和广州华侨医院实现首个医保脱卡支付,亳州市人社局联手趣医网实现全国首个医保直连脱卡手机移动支付项目等。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与我国医保范围按照区域统筹谋划的规定有关。从全国的医保系统来看,全国职工医保由人社部负责,而新农合则是由卫计委负责,而相关资金的统筹则是由地方设定。
因此,即使是前面提到的相关“破冰”与试点,各个地方的合作模式也并不相同,这种现状也决定了,企业即使是在地方进行试点,也必须进行“各个击破”,并没有标准化的可复制性。
“阿里健康现在也在和地方统筹医保进行沟通,看是否有合作的机会和试点”, 阿里健康业务副总裁倪剑文说,“但是对于医保支付的这种现状,目前也并没有办法,只能按照规则的设定,过程会比较漫长。”(作者: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