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个国际护士节来临,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敬意,更有思考。我国的床护比“国标”诞生已有37年,但护士群体仍未摆脱工作繁重、收入偏低、职业认同感差的怪圈。
三甲医院床护比也不达标
吉林省某三甲医院康复科护士张敏(化名),曾在另一家医院工作。当时有病人突发寒战,张敏不仅要为他采血采尿、监测体征,还要为其他近80名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服务。一个夜班,上了8个小时。
冉果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一名男护士,他坦言,不是护士不想对患者有耐心,而是客观条件不允许。一个输液护士,一天要为五六十名患者输液,每次都要核对患者信息、配药,然后扎针、调整输液速度、拔针头。“护士的耐心恐怕得以牺牲效率为代价。”冉果说。
以1978年原卫生部《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中的参考编制表计算,综合医院病床与护士的配备比例不得低于1∶0.4,在国家卫计委去年出台的《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2014版)》中,这一标准进一步被明确下来。可是记者调查了解到,床护比“国标”已过去了37年,即使在实力最强的三甲医院,能达标的比例依旧不高。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眼科,设床位64张,年门诊急诊量近16万人次,“每天都是超过200个病人在排队等待住院的床位,护士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该院院长林英忠介绍说。
一位在某三甲医院工作25年的泌尿科护士告诉记者,当前护理需求快速增长是导致护理资源紧缺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科床位,从25年前的十几张增加到80余张,护士却只从6人增加到12人,床护比急剧走低。
我国护理收费仅为成本的10%
相关人士透露,如今医院科室实行经济核算,医生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护士却只能增加医院投入成本,这导致医院长期以来重“医”轻“护”。一项调研数据显示,我国护理收费仅为护理成本的10%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迫使医院压缩护士数量和待遇。
在投入缺乏动力的背景下,不少医院只能依靠护士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资料显示,我国西南某省妇幼保健院导诊护士的月工资为1700元,仅比当地一类最低工资标准高出300元。此外,一个普遍的情况是,护士即便最终成为医院护理部主任,往往也很难参与重要的院务决策。
因为身心疲惫、缺乏尊重,且自认无发展前途,不少护士离职意愿强烈。林英忠表示,每年医院各个岗位中要求辞职、请求调岗最多的就是护士,“一味宣扬‘奉献’精神,解决不了护士紧缺问题。”
增添外勤、机器,减少护士压力
一些一线医院管理者认为,医院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和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措施减轻护士负担。
据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0年5月就成立了外勤服务中心,聘用82名工人专门负责外送病人检查、科室各类物品的领取以及药品、办公用品、医疗器械的下送等。
同时,医院还于2011年购进两台进口口服药自动分装机,大幅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及误差。
张敏表示,当前应积极疏导不良情绪,帮助护士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同时完善护理专业人才教育培养机制,使公立医院能及时补充护理资源,改革职务任用和职称评定机制,拓宽护理人员行政职务通道和专业技术职务通道。
有业内人士建议,应持续推进分级诊疗进程,让基层医护资源得到均衡配置,这也是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难题、减轻护士工作压力的好方法。(作者:姚友明 翁晔 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