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刚刚在去年底拿到200万美金A轮融资的北京魔翼互动团队,决定放弃自己的陌生人社交产品,转型推出一款名为“猫爪”的移动端App,提供医疗美容在线咨询服务,并与医疗机构合作以团购形式进行导诊,借此进入医美O2O领域。
相比于“猫爪”这个新选手,已经植根于这个领域两年的“医美社区+O2O平台”新氧,于2014年底获得了由挚信资本领投,经纬跟投的2000万美金B轮融资,是目前对外公布的融资数额最大的医美O2O公司。此外,行业里靠前的公司还有更美(原完美诊所)和悦美网,这两家公司也于2014年下旬分别获得了红杉和联创策源投资的数百万美金A轮融资。另外据更美透露,该公司已于近日完成B轮融资,详情将于两周内发布。
记者出身的更美CEO刘迪,有过多年社区运营经验的新氧CEO金星,前网易总编辑、美黛拉创始人赵莹,以及做社交产品起家的猫爪CEO李峥,各式背景的创业者涌入医疗美容O2O这个行业的背后,是大家对这个千亿级市场的憧憬。根据统计,2014年医疗美容项目的消费人次约1000万人次,保守估计客单价平均在1万元, 整体市场规模在1000亿以上。而传统医疗美容行业信息不透明的弊端,服务流程亟待被互联网标准化和透明化的现状给了这些互联网从业者重塑产业链条的机会。
医疗美容行业现状:巨头尚未切入,仍是一片蓝海
1. 不合规医院坑害用户是最大痛点
首先,医疗整形行业不同于护肤美容行业,本质上是“医疗”,整形医院以及医师必须要具备相关资质。而现在市场上存在大量不合规的私人诊所,这类诊所在每年攫取了数百亿的利益的同时,并不能保证整形手术的质量,消费者无法辨识出它们,出现问题也无法维权。而筛选和剔除掉这些不合规的诊所,也是目前医美O2O创业者想要解决消费者痛点的最核心措施之一。
2. 医院“过度营销”,用户难以获得准确信息和形成合理决策
传统的线上咨询,尤其在民营医院,对接用户的往往都是整形医院的销售人员而非专业的医师,他们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为用户提出方案,而是想要通过“过度推销”以及“加项”来增加销售业绩,这导致用户形成消费决策的过程中无法直接获得医师的合理建议。
3. 整形机构规模差别迥异:大机构砸钱高举高打,小机构缺乏流量导入
此外,医美行业的另一个特点则是机构规模的差异化:一方面存在着伊美尔、美莱、叶子这类全国连锁的大型美容整形机构,通常这类机构单店的营业面积会超过数千平米,每年单店的营业额也会在数千万乃至上亿;另一方面,存在着大量的中小型整形机构和更多(合规的)私人诊所。
那些大型的连锁整形机构往往有着自己成熟的市场广告投放渠道(百度、线下广告)和价格体系,采取着高举高打的策略:一方面它们每年在广告投放上花费着千万乃至上亿的费用,一方面通过高价但是有保障的服务吸引高端客户。而大多数中小型医院和私人诊所,他们其中很多能够提供优质的服务,却苦于没有足够多的推广渠道和资金。
4. 互联网公司交易额仅占行业1%
医美行业还处于“互联网+”的早期阶段。根据更美CEO刘迪的透露,目前通过更美导流的每月成交额已经超过5000万元,而虽然新氧和悦美没有透露具体的交易额,根据网上公开的一些资料,可以估算出超过千万并不太存疑。只不过,这行业前三名再加上其他初创公司导流所产生的交易额总和,还占不到医美市场1%的份额。由此可以看出,在巨头没有进入的情况下,医美O2O领域尚属一片蓝海,大家赌的都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