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嘀咕
哪怕是微小的大脑损害或创伤性事件的影响,都可能足以破坏一个人的记忆和人格。更别说断头、冷冻等这一系列的任一环节对个体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严重创伤性事件。
近日,一则关于重庆女作家死后的新闻引起了舆论的关注和热议。5月30日,知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科幻小说《三体》的编审之一的杜虹因胰腺癌去世。但她死后并未像其他人一样将遗体火化,而是通过现代医学技术将头颅与身体分离后,在美国阿尔科生命延续能基金会(Alcor)用低温保存起来,等待50年后人类医学技术进步后重新复活。
尽管从现在看来,类似的冰冻头颅复活并将其移植到新的躯体要取得成功的机会极其渺茫,但即便未来医学技术的进步能够取得医学上的成功,对死者及其家属恐怕也可能毫无意义。
器官移植或机体组织的再植在医学上也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医学技术所关注的通常只是移植后的器官或机体是否能在新的躯体存活并发挥功能。像心脏移植到新躯体后,只要能继续存活,并工作,就算是成功的移植手术。人类迄今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器官和机体的移植或再植,但大脑有别于人类其他的任何器官或机体,即使医学掌握了冰冻头颅复活,同时断头移植后存活的技术在实践中取得成功,也极有可能不是死者及其家属想要的结果。
大脑之于人类个体并不仅仅是一个“器官”,而且它就是人类个体本身。从心理学角度,哪怕是将一个人除大脑外的全部器官和身体替换掉,只要大脑保持不变,他仍然还是他自己。大脑存储了一个人所有的记忆和人格,而这些就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自我”。如果一个人的记忆遭到破坏或丢失;人格出现扭曲或瓦解,那么他的“自我”就无法保持统一和完整,他就不再是“他”。
可是,人类迄今积累的知识对大脑的奥秘仍然知之甚少,对于人脑如何存储记忆信息,以及如何反映出特异性的人格倾向性近乎无知。甚至,人类没有任何一次将冰冻后的大脑复活的先例,更别说还要移植到新的躯体。但现在已经知道的是,哪怕是微小的大脑损害或创伤性事件的影响,都可能足以破坏一个人的记忆和人格。更别说断头、冷冻、长期保存、复活唤醒、移植这一系列的任一环节对个体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严重创伤性事件。
就以另一起在可预期未来可能即将展开的生命延续的探索为例。据报道意大利医生和中国医生联手计划尝试实施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例“换头手术”,将躯体肌肉停止发育的病患头颅移植到健康的躯体上。如果这次探索在医学上取得成功,那么或许可以为人类了解大脑如何工作提供新的知识,但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可资援引的靠谱资料来预测“换头手术”能否保持病患“自我”(记忆和人格)的延续和完整。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现在无法准确预测未来医学技术进步到何种地步,更无法预期50年后解冻复活并成功移植的头颅能否延续死者原有的记忆和人格,但人类正是对未知领域的不懈探索才造就现在乃至未来的人类文明。从这个意义上,重庆女作家杜虹及其家属对此充满着希望,本身就是极有价值的可贵探索。
□唐映红(心理学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