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被全面叫停,毫无疑问,这是今年以来医药电商领域遭遇的最大变数。不可扭逆,“双11”在全新语境下如期而至,直面因政策变化而引发的市场变化,医药电商行业究竟交出了怎样的答卷呢?
榜单之内
这是分别截至11月11日24时(上)和12时(下)的“天猫”成绩单,对于这两份“天猫”成绩单,行业人士自然不会陌生。不过对比往年,在统计口径上有了些微的变化:一是不包含药品(OTC)类目;二是不包含隐形眼镜类目。
透过榜单,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今年双11的显性变化。当然,在行业人士眼中,这些变化早在意料之中。
第一,在Top30商家中,工业企业旗舰店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而在Top10商家中这一情势表现更加明显。
其实,早在双11前阿里健康相继发布“滋补中国计划”和“智能关爱计划”,笔者便隐隐觉得今年双11风向将大变,一方面为“禁赛”的OTC类目提供代偿,一方面为自身“全面自营”积蓄势能,果然,一切成行。从入围的商家类型不难判断,支撑今年阿里健康双11业绩的支点依旧未变——医疗器械和计生用品,哦,自然还有传统优势类目隐形眼镜。
第二,对比两份榜单,可以发现榜单名次变化少了点令人“心跳”的感觉,相对比较稳定。这或许与阿里健康的游戏规则变化和企业的战略战术设计相关,毕竟,今年有大量商家提前发声“不再购买名次”。
第三,对比2015年数据,除百秀大药房旗舰店、康爱多大药房旗舰店外,其他“传统意义上的”医药电商们在天猫医药馆的排位普遍滑跌。
来看几家企业的数据:
(1)健客网。天猫医药馆最终排名第28位,但官网销售突破2000万元,并首次超过天猫旗舰店业绩,由是可以看出其战略重心的转移。
(2)好药师。官方发布数据为全网销售2300万元,其中海外购销售约200万元。好药师网上药店的渠道分布情况并未对外公布,但是依照日常表现来看,官网和京东自然占据较大权重。
(3)百洋商城。除外约150万元海外购交易额,全网销售为2080万元。百洋商城同样表现出“官网>平台”的格局。
(4)德开大药房。全网销售额超过1101万,涵盖德开大药房旗舰店、康复之家器械旗舰店、海尔医疗器械等九个平台类店铺与官网。德开大药房沿续了去年的战略——不重排名。
(5)可得网。总计销售额约为8600万元,其中百秀大药房天猫旗舰店销售额4557万元,可得网官网销售额达到2460万元,镜拓官方旗舰店为1610万元。可得网官网与平台全面开花,其中官网占比较去年再进一步。
从上述几家企业的表现来看,天猫医药馆销售数据的下行变化其实有着颇多“主动”因素,战略权重的重新划定成为业绩的导航。
第四,今年双11“不出意外”地出现了“黑马”,即阿里健康大药房。
早有论断称“阿里健康大药房是今年双11最大的变量”,种种数据已然证明了推断的正确性。阿里健康大药房的自营属性是其备受关注的缘由,业内人士称,阿里健康大药房的表现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行业的走向。
榜单之外
双11升级为“全球购物节”,意即不再独属于阿里巴巴。今年,京东高调参战,而承载京东医药健康板块的“京东大药房”也首度亮相。
双11前,京东大药房或有意或无意地流露出“日冲10万单,销售4亿元”的“小目标”;双11后,京东大药房相关负责人表示,具体销售数据将延迟发布,但“总体明显好于预期”。
据接近人士透露,京东大药房的双11销售额约为5亿元。
阿里健康大药房与京东大药房在今年双11进行了一场正面交锋,我们仍无法就数据评判孰优孰劣,但是二者均充分完成了“背靠大树”的优势转化,或许行业格局将就此被重新谱写。
京东与阿里在医药板块其实有着太多的“雷同”,除了“平台+自营”的基础结构外,还有“和谐”行业的O2O。
阿里健康昨天中午公布,截至中午12点36分,医药O2O订单量已经破2万单,阿里健康医药O2O订单量TOP3依次是:武汉马应龙大药房、温州一正药房、天济大药房。而笔者询问京东“健康到家”的战绩,得到的回复是“还不错”,也许是一份同样喜人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