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合成生物学:细菌递送药物

2016-08-11 10:31:51 来源:生命奥秘

资料

研究人员在细菌内构建基因回路,控制细菌的基因表达,使其能反复且同步地将药物递送到小鼠肿瘤处,从而实现杀伤肿瘤的目的。

人类和细菌的寄生、共生关系历史悠久。现在,Din等人利用合成生物学,改造细菌,实现了治疗疾病的目的。这些细菌在抵达目标位置时,会同步自发地裂解自杀,释放药物,一方面最大化药物递送效率,一方面最小化药物毒性。

在人体中,某些部位适宜细菌生存——如肠的厌氧管腔。这些环境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氧含量低。实体瘤中氧含量也相对低,因为肿瘤细胞增殖过快,对氧气需求增加,而肿瘤脉管系统结构和功能异常,血供不足。肿瘤的低氧区域相对免受免疫系统的攻击,适宜细菌定植和生长。

一个多世纪以前,就有人提出,利用细菌来对抗癌症。1891年,William B. Coley医生使用链球菌感染病人,企图激活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该方法备受争议,因为患者响应不一致,而且链球菌感染具有一定毒性。但随着对肿瘤微环境了解的深入,以及基因工程工具的出现,科学家们看到了产生更有效、低毒的链球菌的希望。现在,几个细菌菌株已被开发成癌症治疗剂,且它们在动物模型上效果显着。

细菌可以通过竞争营养、分泌毒素和引发宿主的免疫反应来破坏病变组织。此外,经过基因工程化的细菌还具有其它抗肿瘤特性。相比于病毒(也在癌症治疗中有所使用),细菌携带非天然DNA的能力更强。细菌中可引入长达几千对碱基的DNA片段,大肠杆菌中可转入大于300 kb的人工染色体。因此,从理论上来说,细菌可以作为有效的药物递送载体,携带编码和调控治疗模式的基因回路。

癌症治疗的理想药物输送系统要满足两条要求:1、选择性地把药物递送到肿瘤,以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害;2、以可控的方式释放药物。Din等人在尝试开发这样的系统时,采用了一种“群体感应”基因回路,使细菌彼此交流,群体性地对变化产生响应,调控基因表达。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