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江苏叫停医院门诊"挂吊瓶" 部分地区门诊费降30%

2016-08-16 10:34:24 来源:新京报

(原标题:江苏叫停医院门诊“挂吊瓶”)

作为“最后的给药方式”,输液是国际公认最危险的给药方式。“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也是公认的医学原则。多年来,这个基本原则在中国却出现了重大偏差:各大医院的输液室人满为患,“吊瓶森林”蔚为壮观。

去年8月,江苏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2016年7月1日起,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今年年底前,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

江苏省成了全国第一个全面叫停门诊输液的省份。

然而在实践中,部分医生反映,如果停止门诊输液,一些病人的病情通过口服药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医疗成本高。

对此,江苏省卫计委回复新京报记者称,相关的业务处室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在政策实施中,江苏卫计委也在加强督查,目前邀请了省内的一些专家,正就此问题进行研讨。

“开战”

绝大多数门诊病人不需要输液

江苏卫计委和滥用抗菌药物“开战”可以追溯到2011年。

自2011年起,江苏省每年都会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督查,并将结果向全省通报。2012年5月,被视为史上最严的“限抗令”发布。同年8月1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几年下来,江苏省的二、三级医院普遍建立药品使用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系统。2015年江苏省三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为13.68%,远低于国家20%的要求。但同时,地区间、级别间、专科间仍存在差距,有的地区和单位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中出现重视程度下降、懈怠情绪滋长、管理措施放松等现象,导致部分指标反弹。

2015年,国家卫计委再次要求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并首次提出门急诊患者输液率的指标。

新京报记者从江苏卫计委获悉,去年江苏省多次组织专家讨论如何调整抗菌药临床应用延续政策和具体监管指标,认为目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已从“该不该用”转变为“该如何合理使用”。

专家把问题归纳为两点:首先是医源性原因,给药途径、周期、用量选择不合理,静脉输注药品配伍不合理;第二则是患方原因:患者自用药现象较普遍,导致细菌耐药;对用药途径存在错误认识,认为静脉用药见效快,主动要求输液治疗。

对此,江苏省卫计委在去年下半年明确2016年7月1日起,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2016年底前,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逐步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药物。

江苏省卫计委副主任李少东表示,去年江苏梳理门诊病种后发现绝大多数门诊病人是不需要输液的。所以我们定下目标年底前所有的二三级医院都要停止门诊输液。“这是基于形势判断,目的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效果

输液区变“休息区” 门诊花费可降30%

在镇江第一人民医院采血区,安静悠闲,只有几个人坐着休息。而两三年前,这里也曾是一片“吊瓶森林”。

几年前,为了应对每天两三千人次的输液量,镇江第一人民医院在主楼的二楼开辟了这片输液区。近几年,随着江苏省和医院内对抗菌药物日趋管理,这片曾经繁忙的输液区逐渐变得冷清,被改为“采血区”。

与此同时,该医院的门诊输液室也取消了,变成了急诊的输液室。输液人次回落到每天两三百人次。

镇江第一人民医院蒋鹏程副院长介绍,医院从2012年开始实施抗菌药物专项管理,门诊输液量大幅下降,目前每天的门诊输液量为200人次,逐步实现由“限”到“禁”。此外,部分医院已经开始限制门诊医生开抗生素的处方权。

在限制输液的路上,南京鼓楼医院则走得更远一些。

南京鼓楼医院医务处处长景抗震介绍,江苏全省分两步走,“我们医院走了1.5步,首先停止了门诊抗生素输液,同时停掉了营养药、中成药的输液。不用等到年底,我们就将全面落实”。

景抗震说,鼓楼医院不仅取消了门诊医生的抗生素输液处方权,而且从计算机系统上做好设置,让医生根本开不出抗生素输液医嘱。如果患者已经挂门诊号看了门诊医生后,确实需要抗生素输液的,患者直接去急诊取免费号看急诊,由急诊医生开具输液。

淮安卫计委主任孙邦贵表示,新政实施之前,淮安市门诊的抗菌药物使用比率大约在10%。经过控制以后,门诊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在5%左右,明显见效了。

孙邦贵认为,年底禁止门诊输液其实也是控制门诊费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和药占比的重要途径。

病人能便宜多少钱?孙邦贵表示,以二级医院为例,门诊医疗费用人均150元以内,通过控制门诊输液和抗菌药物的使用,这个费用至少可以下降30%左右。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