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为啥原来不受人待见的社区医疗如今都成了香饽饽?

2016-08-23 14:55:19 来源:奇点网

当很多人还在考虑布局和投资三级民营医院的时候,殊不知市场争夺战已经悄悄发生了转移。聪明的人已经盯上了社区医疗这块儿大蛋糕。

很多人会说,不是吧?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不都是公立的吗?其实,在开放的地区,比如深圳、郑州、青岛,社区医院早已有一部分交给社会办。这个趋势已经令人惊讶,2015年我们国家34,321个社区卫生中心里,有16,075个属于非政府办,这个比例占到了46.8%。

根据我们最近的了解,虽然很多机构在社区办诊所遇到业务量少、医生积极性不高等等困难,但还是挡不住滔滔趋势,例如:泰康、平安、新康医疗等纷纷有所动作。

争夺社区就是争夺医疗入口。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患者就医入口越来越向下倾斜,未来5~10年,这个趋势只会越来越强。前不久举行的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现在,单体社会办医在新一轮分级诊疗改革中,已经感受到了窒息的压力:虽然名义上,国家不允许三级公立医院再扩张,但通过医联体转诊关系、托管的扩张,三级公立医院的触角开始不断向城市二级医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延伸,构成了一张紧密合作的网络。由于医保在医联体内进行了分级支付,医联体外的就诊就成了患者次优的选择。患者流失、病源减少,这些都压得很多社会医院喘不过气来。

在这种情况下,谁拥有的基层资源越多,谁就越有能力取得突围。目前为止,非公立医疗机构获得基层资源的方式,一个是靠多年的互相帮扶积累的业务关系,一个就是靠自建或者托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其实早在十年前,很多投资者就已经布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尽管当时,举办社区是一个亏本的买卖,方向并不明朗。

郑州大桥医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004年前,大桥医院从一家国有企业的职工医院改制为一家非公立医院。当时的职工医院只是一个3000多平米、只有64名的职工医院,医院总资产300余万元,年收入不足500万元。

改制后,医院一直把自己定义为“基层医院”,并横向拓展建立社区卫生中心。在郑州,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均可以领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们在卫生计生局的网站上也能看到公开招标投标的信息。

2005年,大桥医院自建了第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阳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接下来的10年来,通过自建和托管的方式,大桥医院经营了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南阳新村和林山寨社区卫生中心被评鉴为国家示范中心。

社区医院的服务以公共卫生服务、儿童健康保健服务(计划免疫接种)、孕妇围产期保健为重点。

这些服务,也让大桥医院找到了自己主攻的专科方向——妇产科。2015年,医院产科分娩量为12000人次,2014年分娩量为14000人次。这么大的分娩量,是什么概念呢?根据郑州卫生计生局的统计数据,郑州市2014年出生人口为9.6万,增长率为5.8%,按照这个数据计算,大桥医院分娩量占整个郑州市10%。在郑州,全国收入规模最大、年营收75亿的郑大一附院,分娩量在4000~5000人次之间,郑州市妇幼保健院的分娩量为7700人次。

大桥医院会把最优秀的医生派到社区,好比田忌赛马,和公立医院举办的社区相比更受患者信任。在管理上,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大桥医院之间实行一体化的模块管理,人才统一流动、财务统一核算、物资统一配送、设备统一使用、车辆统一调配、绩效统一考核。医生既要在大桥医院坐诊,也要在基层坐诊。

拿孕妇围保来说,医院院长张大焕告诉我们:“河南省市级医院都是把那些扎针不熟练的护士,哺乳期的年轻大夫、没法倒夜班的大夫来做围保。但是大桥医院却把最棒的技术人员放到基层去做围保,就是我们的差异化竞争策略。我们妇产科的专家,每周固定时间到社区坐诊。社区的大夫,尤其是归妇产科管理的社区大夫,每一周要回来学习,每周四都要培训。”

拿公共卫生服务来说,院长张纹萍说:“一般情况,公立医院办社区做公共卫生服务的时候,会把技术一般的人员、怀孕的医生放到社区做公共卫生服务。原来我们在人员上都用的是年轻人,因为当时有经验的人招不来。我们原来想着公共卫生工作很简单,但是后来发现不是那样的。用没有经验的人,反而浪费了他们的青春和时间,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的是临床业务的突破。所以,我们调整了策略,让有经验的医生去社区、做随访和慢病管理。”

十年前,大桥医院走社区路线的时候,遭到了很多人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反对,“十年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是一件让大家不可理解的事情,从经济利益的角度,社区不赚钱还贴钱,公立医院都不愿意领办。”

如今,十年扎根于社区,大桥医院的口碑、病源全部来源于这里,不仅省了一大笔广告费、推广费,也给大桥医院专心做妇产科打好了基础。“当时的战略是对的!”管理层们回忆。

谈到社区的作用,张纹萍副院长这样总结:“十几年来,社区医院一直是作为品牌建设来进行的,不求盈利。走到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已经能明显看到,社区在传播医院口碑、积累病源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举办社区卫生中心还有一个好例子,就是深圳华侨医院。深圳的大背景是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开办社区医院,据了解,全市的78家民营医疗机构,共开办了42家社康中心。

2016年3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卫生强市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社会办社康中心,“拓宽社会办医发展空间。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康中心,取消有关社康中心数量、选址距离等限制,与政府举办的社康中心在政府购买服务、人才保障、预约转诊、医保协议管理等方面享受同等政策。”

华侨医院10年前就举办了社康中心。1996年,深圳市在全国启动社区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看到社区的发展机会,2002年,华侨医院一次申办了4家社康中心,目前旗下有5家社康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比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病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卫生监督协管等。这些公共卫生服务,都是按国家要求来执行。

深圳华侨医院最大的社康中心是辅城坳社康中心。2015年,这家中心实际医疗收入583万元,公共卫生补助126万元,合计业务收入709万元。

社康中心对于深圳华侨医院来讲,不仅让医院的口碑扎根在基层,而且也成为重要的病源渠道。2015年,5家社康中心的门诊量为19.2万人次,占整个医院门诊量的46%。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家医院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布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中心看上去非常不划算——成本高、挣钱少,但却成为医院品牌口口相传的重要地方。而在分级诊疗的大背景下,社区医疗又成了医保病人的重要来源。

拥有社区医疗资源的非公立机构,已经赢得了市场竞争的第一步,但这并不等于成功了。只有赢得患者的认可,才是真正的成功。另外,随着政府购买社区医疗服务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只有服务越好,才能获得政府更多信任。

所以,只有改变基层医疗的服务,才能立足于市场。然而,和大陆外其他地区相比,我们的社区的服务理念、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从多年的政策观察来看,将来基础医疗的风口在于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基础医疗服务;在于根据中国国情制定的可负担的大众医疗服务。(彼岸)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