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中医药老字号如何打好“文化名片”这张牌?

2016-09-06 13:45:09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原标题:中医药老字号如何打好“文化名片”这张牌?)

[2009年5月,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确立了《中医法(含针灸)》,这是全球首部中医立法,并由此产生了该州的中医监督管理局。澳大利亚因此被称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桥头堡”。在业内人士看来,之所以在澳大利亚中医药比较容易受认可,华人文化是支撑其后的重要因素]

[2015年,国内288个向境外人士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机构和企业共接诊外籍患者约20万人次,接受住院2.5万人次,营业收入达10亿元。]

[截至目前,有超过60家中医药服务贸易机构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中医医院、中医诊所、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中医药研究中心等,年接诊当地居民25万人次。而中国每年派出中医临床医师2000人,占外派医疗劳务人员总数的60%。]

1993年,同仁堂借道香港在尖沙咀开出了第一家海外分店,回忆起开业当天的盛况,北京同仁堂董事长梅群依旧记忆如新:原定早晨十点钟开业,但是不到六点就已经有人在店铺外排队准备购买了。

这距离前段时间里约奥运会兴起的“东方红圈”(拔火罐)现象已经过去了23年。在这23年里,中医药在海外从“神秘”到“流行”,每一步都可以说步履维艰。

先“占领”最发达的国家

细数老字号中药企业在海外布局的路线图,不难发现一些共同的路径,它们的算盘是从最发达的国家开始布局,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

“海外国家也会看,综合实力强的国家流行的文化、生活方式会比较容易被其他国家认可和接受。”广誉远董事长郭家学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G20召开前夕,他听闻加拿大总理要在上海参加加中贸易理事会,就特意赶过来和加拿大的政要们会面,目的就是为今年着手的加拿大国药馆布局“吹吹风”。

在最发达的国家布局,目的就是为了更有效地输入“中药文化”。尽管全世界的“淘宝们”已经拉近了全球商品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但对于中药老字号们来说,在海外布局中医药的实体旗舰店、国药馆还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中药的文化需要通过这些国药馆作为承载,让更多的海外人士来认知。”梅群说。

老字号的中医药企业一直以“博物馆”的要求来打造海外旗舰店:比如同仁堂在25个国家的115家零售药店都根据自身条件设立了专门的中医药展览平台,向当地居民传授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健身方法,并且开办中医药文化讲座。

“澳大利亚的一位广播主持人因为在节目中透露了同仁堂的一款产品治疗好自己的失眠,结果当月我们的同款治疗失眠的产品就卖到了脱销。”梅群说,不少在海外当地被诊为疑难杂症的患者通过中医的诊治得以痊愈,正是这样的“实效”通过口口相传让中药文化逐步被海外患者所接受。

文化名片的另一个打法是通过影视剧的传播,东阿阿胶是这一战略的实践者。

早在2001年,东阿阿胶就曾经在电视剧《大宅门》中占尽风头,剧中对传统中药——阿胶生产、食用历史的真实再现,让东阿阿胶率先捕捉到巨大的商机。在《大宅门》连创收视新高之际,东阿阿胶的销量也是捷报频传,那一年,东阿阿胶广告花费250万,但销售业绩高达4.5亿。

2007年,在人气超高的《后宫甄嬛传》写到第三本时,导演郑晓龙决定筹拍同名电视剧,拟植入阿胶广告,弥补制作经费。东阿阿胶再次意识到了机会,以千万代价拿下了《甄嬛传》的广告植入权。而这一次伴随着《甄嬛传》的收视火爆,东阿阿胶将阿胶的“火”烧到了更远的中国台湾地区,甚至美国。

“《甄嬛传》在台湾播出,收视出乎意料的好。那一年,我和很多政界人物去台湾考察,结果发现台湾的朋友对东阿阿胶的热情超乎了我们的想象,甚至台湾的市长还要跟我合影,《甄嬛传》成为了东阿阿胶打入台湾市场的一个契机,而且取得的效果非常好。”东阿阿胶总裁秦玉峰对《第一财经日报》说,“有人问我们为什么不通过文化传播让中药走向世界,事实上这两者本身就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