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思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姜玉武至今还记得,他给一个普通患者很认真地看完病以后,这位患者又拿出了10个不同医院的病历本对他说:“姜大夫,您说的和其中一个大夫说的一样,但是和另外几个大夫又不一样,我应该相信谁?”姜玉武感慨道:“在儿科,这种资源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一个患者反复看10位医生,就意味着他占用了其他9个病人的医生资源。”(8月3日《中国青年报》)
求医“货比3家”现象不仅出现在儿科,在其他科室也比较普遍。从患者的角度来看,谁愿意花费更多时间、精力、钱财四处看病呢?患者这么做似乎有不得已的苦衷。尤其对于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及部分疑难杂症来说,诊疗难度高、风险大,在一家医院看过,患者可能心里没底,想去别家医院再请专家看一看才放心,以防漏诊、误诊。
但很多患者没有考虑到,不同医生可能会提供不同的治疗方案,尤其是看中医,不同的医生可能拿出不同的方子,患者其实还是无从选择。医生的诊疗方案往往是综合患者的病情、经济状况和心理接受程度等做出的选择,因而不同医生的治疗策略可能存在差异,而诊疗思维迥异给出的治疗方式、治疗建议也会不尽相同,并不意味着孰对孰错,治疗思路不同并不代表医生没有看准、看透疾病。“货比3家”更多反映出医患信息不对称时,患者对自己病情的担心和焦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医患矛盾尖锐的当下,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
事实上,患者不必为不同医生说法迥异而过于焦虑,医生也应该理解患者希望了解更多病情的心情。医患信任的前提,是医生能传递出专业素养,并跟患者进行充分沟通。所以医生要更加体谅患者,在与患者解析病情时,不妨多说几句,用通俗的语言,把各种可能的情况和治疗方案都讲清楚,当患者感到需要了解的信息在一个医生那就能全部获得,自然也不会去别家医院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