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子基因"疗法,有望为心脏疾病提供革命性的治疗方案。
心脏病是欧洲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仅仅2013年就有190万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占据当年死亡总人数的37.5%。
存在较高心脏节律紊乱风险的人群往往会通过手术的方式移植一个心脏除颤器。然而,如果心脏本身就能够检测并且修复自身的紊乱症状的话又当如何呢?这就是来自荷兰Leiden大学医学中心的心脏专家D?niel Pijnappels博士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他所提出的想法是让心脏自己识别出自身存在的节律紊乱的征兆,并且通过起身的电信号将心跳节奏带回正轨,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则是通过病毒转染的方式将特定的"节律识别与矫正"相关基因转入心脏细胞中。"这一蛋白不仅仅是识别心颤的检测器,而且能够对节律异常现象进行矫正",Pijnappels博士解释道。
这一新型的"生物学"除颤器相比如今的电子设备具有很大的优势:首先它避免了容易产生副作用的手术过程,而且规避了电子设备本身具有的局限性,例如电池寿命、设备老化以及软件失灵等等。
Pijnappels博士希望他开发出的这一除颤器能够不引起机体的其它反应,同时能够很好地对心脏的异常节律进行矫正。
事实上,心脏节律紊乱的症状不仅发生于年老体弱的人群,青少年群体中也存在因运动过量导致的心脏节律发生改变的现象,此外,由于一些人天生存在相关的基因缺陷,因此也有较高的患心脏节律紊乱的风险。如果这一技术能够进入临床实践,那么将会对上述人群起到相当不错的治疗效果。
原标题:“电子基因疗法”治疗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