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雅
近日,一篇名为《“天书病历”的背后是责任感的缺失》的文章在网上流传,该文的作者将书写“天书病历”的原因简单地归因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缺失,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口水战正式拉响。
事情的开端是一起医疗纠纷。据《工人日报》报道,近日,在一起刘某、高某与某儿童医院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中,病历手册中医务人员书写的门急诊病历字迹潦草以致难以辨认,最终导致司法鉴定机构在进行医疗过错及因果关系的鉴定中无法识别病历内容。最终司法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意见为某儿童医院的医疗过错参与度为10%~80%。
于是,才有了后来某报记者的评论性文章,该名作者在文中提及了我国相关部门对病历书写的相关规定,如《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处方管理办法》等,并在文章中说明了规范书写病历的好处,如:避免误判、保障患者的知情权等。
实际上,作者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无可厚非。但是,该文作者却把“天书病历”的背后的本质归结于“职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并在文中写道“能够坚持书写规范病历的医生为数不多”,“能够坚持书写病历是对病情诊断的记录,医生准确、清晰、工整书写才是一种负责的态度”等内容。
这一观点引发了业内人士的极度不满。有人在文末评论说:
请问记者,你一个上午采访五十位病人,同时书写清晰工整是怎么样做到的?
儿科医生看一个上午门诊,要用完一支黑色笔芯!工作量大,时间紧,跟赶鸭子似的!医生愿意这么劳累吗?为什么不限号?为什么都骂医生?这是医生的错吗?
外面的病人排成长龙等待就诊,你在诊室里练书法?
相信去过大医院就医的人都不会忘记那人山人海的景象,即便是将大批次的患者分流到不同科室不同医生,基本上每位医生每天的门诊量也要达到上百人次,在巨大的工作量前,医生们只得做出取舍。
“近日,一条微博热搜消息似乎再次为天书病历正名,图中晒出了医生们的御用字典。
很多人都在惊叹原来医生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书写语言,怪不得自己看不懂呢。如此看来,即便是换家医院,换个医生也可以看懂这种“火星病历”。”
但也有患者提出,医院存在着在病历中“加密”之嫌,曾经在一家医院开的药方,换了另一家就不认得了,最终,没办法,只得回到原先的医院开药。“天书”病历的背后是否还存在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