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死神”埃博拉再次来袭:疫苗仓促上阵

2018-05-24 15:38:48 来源:CPhI制药在线

近日位于东非的刚果(金)再现埃博拉,截止5-20日已经有26例病人死亡。2014年,埃博拉在西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等国家大爆发,导致超过11300人死亡。此次埃博拉幽灵般再现刚果(金),也给当地和周边国家带了极大恐慌。

在检测到埃博拉疫情爆发之后,刚果(金)政府立刻开始寻求国际帮助,尽管目前尚未有被批准用于治疗埃博拉病毒的药物,但是仍然有一些在研药物可供选择(图1),这其中不乏在2014年被迫仓促上场救人的药物。

图1 在研抗埃博拉药物

资料

(数据来源Biomedtracker,网络公开数据)

疫苗--预防疾病大规模传播

在面对传染病时,预防往往是最好的手段,尤其是像埃博拉这种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在人类历史上也有通过疫苗对抗传染病成功的先例,比如通过疫苗的接种天花病毒逐渐灭绝。但是针对埃博拉疫苗研发的脚步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目前进展比较快的有强生、GSK、默沙东和国内军科院的产品,但是除了默沙东之外,其他三家的产品在2014年埃博拉疫情结束之后都呈现暂停状态。

在WHO对刚果(金)获得的援助中,默沙东公司开发的已经进入II/III期临床阶段的ZEBOV疫苗成为了首选。目前已经有4000支ZEBOV疫苗运达刚果(金)并正在为健康人群接种用于预防埃博拉的传染,另外4000支也将很快运达。此外默沙东表示也已经做了储备,可在短时进内紧急制造至少30万支疫苗。尽管默沙东的ZEBOV疫苗还没有被批准上市,并且最快今年二季度才有可能揭露II/III期临床结果。但是在埃博拉肆虐的时刻,刚果(金)和可能爆发疫情的国家也顾不了这么多了,毕竟除了这根救命稻草也没别的多余选择。何况在2014年埃博拉爆发时,ZEBOV就已经被临时征调上场,并显示了一定的保护效果。

我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疫苗--rAd5-EBOV,2016年在非洲塞拉利昂开展的Ⅱ期500例临床试验取得成功。在2014年埃博拉疫情爆发时,GSK也曾快速推进自己的疫苗,但是随着疫情的结束,GSK没能完成自己的III期临床试验。因为没有疫苗的临床有效性数据,因此也一直停留在III期阶段,没有办法继续申报上市。当然这次很不走运,没能第一批进入对刚果(金)的援助药品名单。

病人治疗药物

在埃博拉的预防上尚有几种疫苗可供选择,但是在治疗上其实并没有太多特效药物可供选择,虽然ZMapp、 Favipiravir 和 GS-5734这三种药物都已经在2014-2016年疫情爆发时给病人使用过,但是并不足以应付大规模的疫情。

在2014年埃博拉疫情中ZMapp最负盛名,随后进行了小规模的临床试验,接受ZMapp治疗(36人)和不接ZMapp受治疗组(35人)中病人死亡率为22% v.s.37%,尽管统计人数不多,但是仍然很被期待。但是,因为ZMapp是一种抗体药物,药物需要冷链运输和储存,使用的时候需要静脉注射几个小时,这在基础设施落后的非洲,药物的存储运输以及使用就显得很不方便。

Favipiravir 和 GS-5734是两种抗病毒小分子药物,因此药物的存储运输以及使用就比AMapp方便很多。但是二者使用比较零散,因此并没有可信的数据可供借鉴。Favipiravir是有日本富山化学药品公司开发,最初是用来治疗流感,并且已在2014年被日本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流感。但是富山化学工业公司的研究者认为,由于流感病毒和埃博拉病毒类似,所以Favipiravir有可能阻碍埃博拉病毒在细胞内增殖,从而遏制感染,并且在西非埃博拉爆发时,Favipiravir也被临时拉来使用,先后为126个病人使用,并认为有一定疗效;至于GS-5734也仅在3个病人身上被紧急使用过。

综合考虑,在没有特效治疗药物的时候,医疗基础设施落后的非洲,接种疫苗成为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尽管默沙东疫苗还未被批准上市,但是紧急情况下也只能如此。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