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父母扎针能给孩子治病?鼓励中医创新 但应科学论证!

2018-09-21 14:45:13 来源:医师报

文丨 张广有

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王军等发表在《中国针灸》杂志上的一篇题为《试论“量子纠缠”与针灸》论文爆红。论文作者基于“量子纠缠”理论大胆提出直系亲属针灸互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父母生病给子女针灸,子女生病给父母针灸,甚至兄弟姊妹之间针灸互治。这种“给父母扎针,就能给孩子治病”的观点引起舆论热议,不少专家指责该论文跟风炒作“量子概念”的做法太过急功近利,实验设计极不严谨,是对量子理论非常不负责任的滥用。对此,9月16日,东直门医院回应称,《试论“量子纠缠”与针灸》属于作者个人根据相关理论和现象所做的思考和探讨,并非最终临床研究报告,对临床医疗不具备指导性。

什么是“量子纠缠”?该理论源自1935年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等人提出一种量子态的波,描述的是在空间中分开的粒子,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粒子组成系统中相互影响的现象。通俗来讲,量子纠缠是指距离遥远的情况下,一个粒子的行为将会影响另一个粒子的状态。记者查阅最新的量子理论研究进展,目前世界范围最前沿的重大进展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18个光量子比特的纠缠。这意味着,要形成远距离的量子纠缠并通过它来传递信息,目前尚只存在于精确控制的高端微观物理实验中,需要极为苛刻的实验条件。就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而言,人体并不具备任何实现远距离量子纠缠的条件,更不要说直系亲属针灸互治的远距离感应了。

在专家的眼里,《试论“量子纠缠”与针灸》的试验设计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中日医院放射肿瘤科主任朱广迎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量子针灸”的试验本身设计极不严谨,且不谈样本量小、没有随机、对照和双盲的问题,其对“痛觉”指标的评分,针灸疗效的评价,以及患者和亲属疗效之间的关系认定,均缺乏科学的实验设计,更没有严格的统计分析来确定结果的相关性,生搬硬套量子理论的解释自然难以让人信服。

无独有偶,《医师报》记者以“量子+中医”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发现“量子针灸”并非中医药界科研人员“脑洞大开”的首例。“中医气与广义量子波”“论中医理论与量子理论科学哲学观的可通约性”“从量子生物学角度对中医理论的几点思考”“中医形神关系和量子力学”等论文不一而足,甚至还有学者更进一步地提出了“量子中医学学科基本框架设想”。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所谓的中医科研“创新”成果,基本停留在科学设想甚至主观臆断的水平,缺乏基本实验设计理念及研究验证,得出的结论难以令人信服。

中医科研热衷跟风“量子针灸”“量子中医”的现状,从侧面反映了一些中医药界科研人员急功近利、跟风炒作的心态。他们不是踏踏实实地做研究,而是热衷于炒概念、跟潮流,国际上流行什么理论,我们则跟着研究什么,这种急功近利的风气在近年来尤为明显。最令人诟病的是,很多中医药临床试验达不到科学试验的要求,一些诸如“量子针灸”之类“创新”在中医药界科研领域大行其道,这对于中医药走向世界是很大的学术声誉损害。

无可否认,“量子纠缠”理论等一些新兴的科学理论,引发了不少专家学者的科学幻想,期望将其应用于现实中。但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治是一个科学严谨的过程,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不能脱离科学的框架来谈创新。否则,再标新立异的学术观点,也只会沦为贻笑大方的笑料而已。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