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高嵩
从2018年年中至今,在医药领域上市公司中“国进民退”的趋势有所加剧。海南海药(000566.SZ)、紫鑫药业(002118.SZ)以及天目药业(600671.SH)等医药上市公司纷纷引入国有资本方。而近期,又一家医药上市公司将被国有资本收入囊中。
1月21日,红日药业发布公告称,成都兴城集团将受让红日药业董事长姚小青6%的股份表决权,将以22.195%的持股比例成为上市公司红日药业的控股股东。
但1月23日,深交所创业板发问询函称,红日药业董事会需要在1月27日之前阐释清楚成都兴城集团和姚小青是否构成一致行动人,从而触发要约收购义务。而一旦触发要约收购义务,则意味着成都兴城集团需要公开向被红日药业所有股东发出要约,表明意愿以要约中的条件购买目标公司的股票,这无疑会使得红日药业整个控制权的转移更加复杂。
2018年11月27日,成都兴城集团首次介入红日药业,从大通集团与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姚小青及股东孙长海处受让了4.88亿股,占到了公司总股本的16.195%,因此成为大股东。而实际控制人姚小青的持股比例降到了13.68%。而此次股权转让顺利完成,姚小青的持股比例将进一步下降至7.68%,而成都兴城集团背后的成都市国资委将变为其实际控制人。
成都兴城集团的动作十分迅速。在红日药业发布控制权转移公告第二天,便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一系列针对于红日药业人事和业务的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红日药业近几年的业绩确实陷入到困难中。财报显示,2017年,红日药业营收为33.74亿元,同比下降12.75%;净利润为4.51亿元,同比减少31.56%。今年以来,公司业绩依旧承压,前三季度净利润约为4.63亿元,同比增长不到3%,远低于收入近27%的增速,营业成本和销售费用的大幅增长压缩了盈利空间。
占红日药业收入7成以上的中药配方颗粒业务和血必净注射液业务在2017年双双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尤其是血必净注射液,在被载入多省的辅助用药名单中后业务收入下滑明显,2019年将出台辅助用药目录,相关政策将进一步收紧,血必净注射液一旦被载入目录“负面清单”,业绩下滑将更加明显。
由此看来,红日药业亟需在业务方向和管理架构上进行一系列调整,但是成都市国资委下属的成都兴城集团进入成为实际控制人似乎没有提供足够多的业务扭转想象空间。而这也是“国资救市”大背景下,医药类上市公司引入国有资产面临的共同问题。
1、业务的契合点在哪儿?
红日药业的股价此前面临了相当长时间的下挫,从2015年4月30日7.38元/股一路下挫至2019年1月25日3.03元/股,跌去了超过一半的股价,比起控制权的纷争,投资者更加关注的是控制权转移后在业务上带来的变化。
在1月22日成都新城集团举办的收购红日药业控制权新闻发布会上,成都新城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红日药业主营业务为药品研发和销售,兴城集团现有的医疗健康业务发展侧重于医疗服务,双方业务互补性较强,能够产生较好的协同效应。
而成都新城集团旗下也存在医药健康业务相关的成都医疗健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医投集团)。成都医投集团成立于2017年12月1日,目前对外仅投资中电四川数据服务有限公司。而据成都本土媒体报道,成都新城集团将聚焦全民健康,在“南拓、东进”城市新区投资建设综合医院,引进国内外知名特色专科医院,与市级医院在中心城区构建社区医疗体系。
虽然在股权转让之后,姚小青不再是实际控制人,但根据各方安排,他仍将出任红日药业的董事长。姚小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明确表示,在成都兴城集团入主之后,红日药业未来业务将在“存量”和“增量”上下功夫。所谓“存量”,就是红日药业中药配方颗粒、药品注射等传统业务市场。至于“增量”,这就需要发挥和成都兴城集团的协同效应。
但这种协同效应的实现仍然存在不确定之处。年报披露的信息显示,红日药业的主营业务为中药配方颗粒、药品注射剂,占到超过7成的业务收入,而医疗服务业务仅开具北京医珍堂及广州医珍堂两家实体中医馆。成都兴城集团旗下的成都医投集团核心业务为医疗服务,一“医”一“药”,业务关联度不大。
与此同时,红日药业自1994年创立以来,一直根植天津拓展业务,而其总部也设置在天津。根据新闻发布会上成都新城集团董事长任志能和姚小青的介绍,红日药业将形成“双总部”模式,在天津总部的基础上成立西南总部,加快拓展西部地区的业务。但由上图可以发现,红日药业的营业收入主要是来自于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二者合计超过50%,而西南地区的业务收入贡献仅9%。成都国资委成为实际控制人之后带来的西南地区业务增量有多少?成都和天津两个总部如何分工协调?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2、国资救市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除红日药业外,国有资本密集进驻了海南海药(000566.SZ)、紫鑫药业(002118.SZ)以及天目药业(600671.SH)等上市医药公司。
2018年9月,天目药业曾披露大股东与青岛市崂山区财政局全资控股的青岛全球财富中心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下称“青岛财富中心”)达成合作意向,并涉及上市公司实控权的转让等方面。但之后1月发布公告显示,天目药业和青岛财富中心关于实际控制权转移的事情各执一词,出现冲突,天目药业也因为涉嫌违规,将被处罚。
2018年11月12日,紫鑫药业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与柳河县财政局全资控股的柳河县峰岭大健康产业园有限责任公司签署项目合作协议,双方以共同成立的柳河顺驰医药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主体,合计投资143亿元项目,从而引进国有资本作为战略投资方。
2018年11月16日,海南海药发布拟变更实际控制人公告,海南海药与新兴际华医药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新兴际华医药”)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新兴际华医药拟通过现金增资方式取得对海南海药的控制权,增资金额不超过人民币 20 亿元。增资完成后,新兴际华医药持有南方同正的股权比例不低于70%,新兴际华医药穿透后持有海南海药的股权比例不低于24%。
新兴际华医药为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新兴际华集团旗下的医药健康板块资产。官网信息显示,新兴际华医药健康板块曾是解放军唯一的军需及应急保障用药研发生产基地、军需及应急卫生敷料研发生产基地和军需及应急医疗器材研发生产基地,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将军需和民用医药结合。而新兴际华医药于2018年3月13日成立,相关注册信息显示其目前暂时未对外投资。
各家医药上市公司近期引入的国有资本方各不相同,但选择引入国资的原因存在相似之处,似乎都想借助国资扭转上市公司面临的经营危机。
红日药业自2017年开始业绩出现明显下滑,关键产品血必净注射液也因辅助用药控制使用政策销售收入大减,并且红日药业此前一直陷入控制权纷争不得安生。天目药业的业绩多年来持续低迷,其扣非净利润自2008年至2017年的10年里,有9年是亏损状态,唯一盈利的2014年也仅盈利252万元。紫鑫药业虽然业绩增长明显,但2018年陷入财务造假和关联交易的质疑中,更被怀疑虚增净利润,大股东也在质疑后因股价下行出现质押股票强行平仓的情况。海南海药则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净利润出现下滑。
但在医药领域的这种国资引入基于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红日药业引入成都市国资委作为实际控制人,更多是解决了控制权纷争,但在业务拓展上并未给红日药业带来太大的想象空间,并且红日药业将重心从一直植根的天津转移到成都也有相当的难度。天目药业、紫鑫药业引入地方国有资本,引入资本规模都很大,但并未有明确的规划,更多似乎是在解决当下的债务或流动性问题,天目药业甚至还出现了引入双方“扯皮”的情况,对业务贡献有限。
国有资本进入到医药上市公司并非“空穴来风”。在2018年股市下行的大背景下,深圳、湖南、浙江、成都、北京等十余地国资于近期推出或酝酿了救市方案,除了深圳的“数百亿”专项资金,其他地区已知的救助基金规模合计已超700亿元,加上其他未公布明确金额的地区,国资救市“弹药”或已超千亿元。国资“弹药”备足,泽被医药上市公司也使自然之事。
但需要注意,国有资本进入到医药上市公司不能完全以缓解危机为全部目的,需要和医药上市公司业务形成协同促进,这才是扭转经营危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