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hriss
跨国药企“成绩单”来了。
截至今天(2月20日),已有至少17个跨国药企发布2018年财报。根据年收入排名,辉瑞、诺华、罗氏位列前三。从同比增长情况看,新基、艾伯维、强生,分别以18%、15.2%、12.4%排名前三。所有已发财报跨国药企中,仅吉利德和艾尔建负增长。
从产品角度看,创新药仍是企业发展主要驱动力。增速较快的药企中,罗氏、强生、艾伯维的研发投入已超100亿美元。
而与上述持续有创新产品推出的药企相比,辉瑞、诺华虽然营收仍居前列,实际上增长已经呈现疲态。
在新药中,抗癌药正在成为新的发力点。不仅罗氏、强生、阿斯利康等本来重视抗癌药企业,此前一直专注丙肝治疗药的吉利德,在明星药Sovaldi销售额持续走低的情况下,也推出了抗癌新产品CAR-T疗法Yescarta,且表现不俗,2018年销售额达2.64美元,超过诺华的Kymriah。
从各国市场看,虽然在过去一年经历了国家谈判、临床替代、降税降价、4+7带量采购等一系列挑战,作为重要市场,中国仍是大多数跨国药企的业绩引擎。
罗氏财报显示,已经通过医保谈判降价的主打产品赫赛汀,2018年销售额69.29亿美元,同比增长1%,主要增长动力来自美国和中国市场。
超越GSK、赛诺菲,跻身TOP4的默沙东,2018年有包括重磅炸弹Keytruda(PD-1,商品名:可瑞达)、九价HIV疫苗(商品名:佳达修)等在内五款药物在华上市,并实现快速增长。特别是佳达修,其2018年在华销售额增幅达72%,已成为该产品全球市场增长主要驱动力。
就在昨天国家医保局刚刚证实,新一轮医保目录即将调整,利好抗癌药、罕见病用药、儿童药等,而这些正是跨国药企的“强项”。分析人士认为,虽然面临大降价,但仍可预见,2019年中国市场还是跨国药企布局重点。与之相应,人事调整和战略调整也将持续推进。
研发肿瘤新药,辉瑞、诺华实现业绩增长
创新药,特别是抗癌新药,对业绩拉动效果明显。
2018年,虽然辉瑞多款产品失去主要市场的专利保护,但,得益于其乳腺癌新药Ibrance,抗凝药Eliquis和类风湿关节炎药物Xeljanz在全球市场的大卖,不仅稳居全球第一药企宝座,且业绩恢复了正增长。
数据显示,小分子药物Ibrance,堪比PD-1,作为辉瑞业绩增长主要驱动力,2018年实现了32%的增长,为辉瑞贡献41亿美元。
排名第二的诺华,其2018年总营收519亿美元中,也有348.92亿美元来自新药板块,约占总数的67%。
而同比增长最多的新基制药,其新药来那度胺2017年销售额达81.9亿美元,2018年已剑指百亿。其在研管线涵盖PD-1、JCAR017、BB2121等细胞治疗产品。
2019年初,百时美施贵已宣布以现金加股票形式,作价740亿美元收购新基。业界认为,二者将形成实体瘤、血液瘤新药研发领域的强强联合。
但,与之相对,跨国药企的研发压力越来越大。
2018年辉瑞主要管线产品Bavencio(avelumab)没有好消息,治疗卵巢癌的JAVELIN Ovarian200和JAVELIN Ovarian 100三期临床研究失败。辉瑞/默克最终终止JAVELIN Ovarian项目开发。
2018年11月,阿斯利康在官网公司的Imfinzi(Durvalumab)联合tremelimumab治疗IV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YSTIC试验结果显示,最终没有达到改善总生存期(OS)的研究终点,数据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这也意味着,阿斯利康的PD-L1暂时仍无缘IV期非小细胞治疗市场。
因此,对于跨国药企而言,如何实现已有创新药利益最大化,也成了当务之急。而这也与中国对新药的需求相一致。
政策利好,跨国药企积极布局中国市场
我国的新药审评速度在加快。
在昨天(2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司长王平说,2018年,抗癌新药平均审评时长由2018年前的24个月缩短为12个月,审批速度明显加快,与发达国家基本一致。已有境外上市抗癌新药13个,自主创新抗癌新药5个获批上市。
而根据财政部税政司巡视员徐国乔,3月1日起,第一批21个罕见病药品制剂和4个罕见病药品原料药,也将按照简易办法依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对进口罕见病药品,减按3%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
此外,在动态调整医保药品目录,也将增加救急救命药品的收录,抗癌药、罕见病用药、儿童药等都在其列。
这些无疑都将成为手握临床急需新药的跨国药企的重大利好。
可以看到,已经业绩低迷多年的阿斯利康,依托新药业务全年81%的快速增长,业绩出现拐点,而中国市场的贡献不容小觑。财报显示,该公司在华销售额达到37.95亿美元,同比增长25%。其中,抗癌药在华销售额达8.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4%。
而为了应对中国市场的政策变化,跨国药企在华战略调整也更加频繁。雅培、默克、GSK、诺华、安进等公司,在华相关业务负责人已做出调整。
分析人士认为,2019年,将是进口药品、跨国药企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一年,而在与其争夺市场的过程中,本土企业也将优胜劣汰、大浪淘沙,最终实现整个产业的升级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