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创新药风口猛刮!恒瑞半年营收100亿 中国生物制药125亿

2019-09-04 14:31:35 来源:新浪医药新闻

文丨梁建

矗立风口,这股创新的风似乎刮得越来越猛。

昨日(2019.08.29)晚间,包括君实生物、百济神州、歌礼制药、信达生物和恒瑞医药在内的诸多药企已发布上半年业绩报告,作为一批以研发创新药为盈利方向的新型生物药企,他们皆取得了上市以来不错的成绩。

新型生物药企业绩猛增

君实生物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收3.09亿元,而此前君实生物公布的2018年年报则显示其亏损7.24亿,取得业绩翻转的最主要原因当然是其PD-1品种特瑞普利单抗(商品名:拓益)的持续放量,君实生物在半年报称,特瑞普利单抗销售收入占比高达99.69%。

创新药持续带动公司业绩的增长,君实生物的表现只是去年多家生物药企的缩影,和君实生物相似的信达生物也在8月28日晚间公布了2019半年报,报告期内,信达生物实现总收入约为3.46亿元。其中,今年以来首个商业化的产品信迪利单抗(商品名:达伯舒)产生的销售额为3.32亿元。

当然,信达生物的销售费用依旧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报告期内,信达生物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约2.8亿元,约占营收的80.9%。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的是君实生物上半年的销售费用只有1.11亿元,不到信达生物的一半。

随着各家企业PD-1产品的不断商业化,市场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信达生物的销售费用可能会进一步提高。

与君实生物和信达生物所不同的是,百济神州至今没有一款能够支撑起自身业绩的产品上市,虽然百济神州亦有PD-1产品替雷利珠单抗在研,但尚未商业化,根据此前百济神州中国区总经理吴晓滨所言,替雷利珠单抗上市时间预计要等到今年年底。

百济神州虽然没有盈利,但是和之前相比,其亏损已经开始减少,根据8月29日发布的2019年中显示,百济神州上半年收入总额为约3.21亿美元,同比增长276.3%。亏损净额为2.54亿美元,同比减少约3.4%。

另外,百济神州在8月21日亦宣布了FDA已受理其BTK抑制剂泽布替尼上市申请,并授予优先审评资格。泽布替尼是一款BTK抑制剂,潜在的best-in-class,FDA授予其快速通道资格(WM)和突破性疗法(r/r- MCL)认定,意味着泽布替尼成为中国首个向美国递交上市申请的NCE。

传统巨头不甘示弱

可以看出,上述两家在港股挂牌的新兴生物药企目前主要的盈利皆来源于已获批上市的PD-1产品。事实上,除了君实生物和信达生物之外,传统制药龙头恒瑞医药的PD-1产品卡瑞利珠单抗(商品名:艾瑞卡)亦在今年5月底获批,成为国内第三家拿到PD-1产品上市批文的药企。

根据数据显示,恒瑞医药在卡瑞利珠单抗上已投入约5.04亿元的研发费用,而其针对不同的适应症和治疗方案,尚有33项临床实验正在开展。目前卡瑞利珠单抗定价规格为200mg的每瓶单价在1.98万元,较之君实生物、信达生物等同行的竞品无疑高出一个梯队。未来如何和君实生物、信达生物竞争考验着恒瑞医药销售团队的智慧。

实际上,作为国内市值最大的药企,恒瑞医药亦开始把研发重点转向创新药领域,根据半年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恒瑞医药累计投入研发资金14.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13%,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4.80%。

具体产品方面,根据半年报显示,包括前文提到的卡瑞利珠单抗在内,恒瑞医药在创新药方面有创新药艾瑞昔布、阿帕替尼、硫培非格司亭和吡咯替尼等5款产品在今年获批上市,并且形成了每年都有创新药申请临床,每2-3 年都有创新药上市的态势。

创新成果最终体现在了业绩方面,根据8月29日恒瑞医药发布的2019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0.26亿元,同期增长29.19%;净利润24.1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32%。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是恒瑞半年报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净利润也迈过20亿元门槛。事实上恒瑞医药自己也称,上半年业绩稳步增长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是创新成果的收获,从源头上带动创收;二是产品结构优化,进而实现多元化协同布局。

除了恒瑞医药之外,同在连云港设立研发基地的中国生物制药上半年业绩亦增长明显,根据8月28日晚间中国生物制药发布2019年年中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实现收入约125.27亿元,同比增长28.8%;净利润约14.44亿元,同比增长5.8%。

其中多个新药上市为中国生物制药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其中1类新药福可维上半年肿瘤药板块销售额同比增长146%至25.7亿元,约占公司整体销售收入的20.5%。

福可维软组织肉瘤的适应症也在今年7月获批,未来新适应症获批将进一步促进福可维的销售增长。此外,2019年上半年肿瘤药新品种千平(硼替佐米注射液)和安显(来那度胺片)分别录得销售收入7800万元和9700万元的成绩。

可以看出的是,不管是恒瑞医药还是中国生物制药,在企业自身已经做大做强的情况下,就会必不可少的会把研发创新当做自身的生存价值和发展方向,根据两家企业的半年报显示,在研发投入方面皆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其中恒瑞医药上半年研发投入资金14.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13%,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达到14.80%,有力支持了其项目研发和创新发展;而中国生物制药在2019年上半年的研发支出为16.26亿元,占收入约13.0%,相比2018年上半年的13.28亿元,增长明显。

创新应当是药企的重要手段

创新药企的风口来了吗?答案似乎是的。

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三读通过的《药品管理法》一大亮点就是鼓励药品创新,加快新药上市。具体措施包括包括优化审评流程,提高审评效率,将此前实施多年的临床试验审批制,改为默示许可制。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9上半年,申报创新药临床试验或生产的国内企业达700家,创新药品种数百个。与此同时,国产创新药市场容量也在不断扩大。近6年,创新药复合增长率高达27%。2018年,创新药国内销售总额超过110亿元。

创新药支撑了中国医药产业的持续向前,但是新药研发亦要主动寻求差异化,毕竟一款药或一个靶点的市场就那么大,如果全部投入某一单项领域,竞争环境势必会非常激烈,在狼多肉少的情况下,能否抢得属于自己的那一杯羹亦是未知。

例如,上文提到的几家企业,其研发的方向就有一定的趋同性,君实生物、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和恒瑞医药均有PD-1产品在研,再加上国外的O药(Opdivo)与K药(Keytruda),目前国内市场共有六款产品在研(销售),蛋糕本来是固定的,越来越多的玩家加入,势必有变成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风险。

事实上,此类观点已经有人提出,8月27日在连云港市举办的2019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的某个分论坛上,某国内知名创新药企负责人便表示:“目前除去五种市场上的PD-1产品之外,在研的品种仍然有很多,但是真的需要这么多的产品吗?虽然PD-1疗法是未来的创新方向之一,但是一旦众多企业扎堆涌入,大家都赚不到钱。”

所以对于创新药企而言,创新应当是一种手段,而非一种目的,毕竟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增强生存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这亦是创新实力的源泉。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