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病有所医当问谁

2013-10-24 14:16:22 来源:证券时报网

我的老家有句俗话:“地上捡钱得弯腰”,说的是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西方有句流传甚广的谚语:“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是说任何消费都得有人付钱。这都是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可总有人试图挑战常识,最近有些人就坚持认为,医疗服务应该是免费的。

这些人的心驰神往,源于某国一位卫生官员的表态,他说该国公民在政府和市政医疗机构可免费享受医疗服务。谈到免费医疗,得弄明白两个问题:一是免的是哪些费,二是最终谁来付费。先不论该国免费医疗的成色如何,单看医疗服务的买单者。有数据显示,2009年,该国医疗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5.4%,其中政府投入3.2%,个人支出2.2%。政府投入的来源应该是财政资金,而财政资金主要来自税收,税收则取之于民。为医疗服务买单的,最终还是老百姓自己。

人人愿意享受高福利和低税收,可惜“此景只应天上有”。有很多国家实行免费医疗制度,质量有好有坏。有些国家的政府向民众夸下海口,既能提供免费服务,又不增加税收负担,结果要么是医疗服务质量堪忧,要么是政府关门大吉。那些把免费医疗办得风生水起的高福利国家,有个共同的特点,即同时伴有高税收。比如医疗制度一直被人称道的丹麦,其2009年的个税率达到了48.7%,排名世界第一。

医疗制度牵动人心,因为其中不仅有权衡效率与公平的经济学讨论,还有如何面对生老病死的哲学命题。所以,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需要更加关注人的因素,倾听民众的声音。我们常常听到的抱怨是“看病难”、“看病贵”,前者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能力问题,后者是购买医疗服务的支付能力问题,服务能力和支付能力不能全靠政府,也不能离开政府。厘清政府与个人的责任边界,才是免费医疗讨论的核心。

没有更多的投入,难为无米之炊。近年来,中国政府财政支出中教育和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支出逐年扩大,但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医疗卫生在财政支出中的占比依然偏小。结构性减税已成趋势,未来政府财政收入增速难言乐观,如何在此情况下保证医疗卫生支出的增长,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

现存的医疗资源也有一个地区间和人员间的公平分配问题,分配不均一方面会影响到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还会激发不满情绪,人们可以接受自己一直不免费,但无法认同有人老免费。而打破利益藩篱则不能光凭智慧,还需要足够的勇气。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