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 范永升
编者按:中医药多学科研究是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开展的中医药现代研究,是中医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在浙江中医药大学举办的2013中国(杭州)中医药多学科研究国际学术会议上,与会专家和代表们对近年来中医药多学科研究的状况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展示,深入探讨了多学科在中医基础理论、临床病证、治疗方法与手段以及中药理论、资源、标准化,新药开发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现将部分专家发言摘编刊发如下。
当今科技,学科不断分化,又不断整合。多学科的交叉渗透展现出良好势头与巨大潜力。被誉为20世纪自然科学最重要三大发现之一的DNA双螺旋结构,就是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交叉渗透、相互借鉴产生的科学成果。
回顾中医药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同样可以发现,中医药学的发展离不开多学科的协同,离不开创新。作为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是一部集医学、哲学、人文、历法、天文、地理、数学、气象、心理、生物等学科知识的大成之作。南北朝时的《雷公炮炙论》不仅是医药自身的经验总结,也是魏晋以来炼丹化学工艺技术等渗透发展的结果。从宋代到明代,受宋明理学等学科的广泛影响,又使中医药学走上奇峰突起的时代。历史上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我校李大鹏院士的科技成果康莱特注射剂,也是运用医学、药学、化学、物理学等多学科方法研究而获得成功的典型代表。
因此,中医药多学科研究是促进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它既有利于从现代科学层面上阐述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促进大众百姓更好地认识中医,促进医学界中西医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更好地走向世界;也有利于通过学科交叉和协同攻关,产生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促进中医药学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可以说,中医药多学科研究是当代中医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