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表示,正在进行的养老保险顶层设计中,并轨是一大难点。从2008年开始,五省市五年的并轨试点基本没有实质性动作,被业内称为“失败的试点”。同时,1000万公务员是否与3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一起进行并轨也是一个焦点,如果公务员不进去,事业单位和企业合并比较困难(11月14日《第一财经日报》)。
改革绝不是为了某些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而是为了全社会更加公平与和谐。在这个问题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近也表态,养老制度的最终统一,也就是“并轨”,这个大方向是明确的。也就是说,从上到下,对于告别养老双轨制存在一定的共识:废双轨,求并轨。不取消双轨制,社会的不满将越积越多。尤其是养老双轨制,则面临一定的社会风险。虽说,取消养老双轨制呼声如此热切,但改革却迟迟按兵不动。需要指出的是,取消双轨制并非喊个口号那般容易,参与过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人都知道,当触动一些人具体利益时,推动改革是多么艰难。
不言而喻,中国养老政策并轨的过程注定是充满纠结的,但取消养老双轨制的目标却是不容置疑的。一方面有高度的紧迫感。再艰难的主动改革也比逼上门来的“不得不改”要有利得多;另一方面,保持双轨制和并轨不能用“长痛”、“短痛”做简单对比,但现在的确越来越多面临要在它们之间做出选择。因为养老双轨制对于稳定经济和社会情绪的好处已经逐渐小于它们所带来的问题,有些时候它们虽在小环境里仍发挥作用,但对于大环境却只剩下破坏力。
告别养老双轨制对于建立公平和谐社会的好处显然是一目了然的,它对改革所提供的新动力也是不需要怀疑的。它的难点在于触动一些利益群体的既得利益,如果它不是像中国过去所做的那样通过利益增量来进行改革,而主要是对现有的利益存量重新分配调整,那么它差不多是一种“新的改革”。而养老制度并轨改革要做到尽可能的平稳有序,至少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要多做实际推动,少做目标宣传,避免社会的期待过高,通过多做加法,少做减法,增加改革的受益面,减少受损面。另一方面,要加强改革决策的权威,不能无限制讨论,政府应该去积极解决基本养老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政府尽快取消养老双轨制,养老制度改革不应该在延迟退休、以房养老等措施上打转转。一言以蔽之,告别养老双轨制不缺智慧缺勇气。 (江苏 吴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