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应重视中药炮制用酒的质量控制

2013-11-20 16:26:21 来源:中国医药报

□ 王华锋

中药酒制是根据中医理论,以一定量炮制用酒润透净药材或者药材切片后,再经过炒制、炖制、蒸制、淬制等方式处理的炮制方法,是中药炮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中药酒制过程中,酒的作用至关重要,酒的质量是保证药物经炮制后能否符合临床要求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作为“药食两用”品种,中药炮制用酒至今尚未制定药用标准,部分企业存在不规范现象,中药炮制用酒质量堪忧,应充分引起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各地沿用的中医常用中药中,酒炮制品种约有85种,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有557味中药饮片,其中酒炮制品种有24种。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系教授王和平介绍说,中药炮制用酒主要是黄酒和白酒两大类,浸药多用白酒,炙药多用黄酒。2010年版《中国药典》在“炮制通则”中规定:“酒炙时,除另有规定外,一般用黄酒。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黄酒10~20kg”。黄酒一般是用糯米、酒药、红曲和水为原料,经酿造而成的发酵酒,一般含乙醇16%左右,并含有麦芽糖、葡萄糖以及琥珀酸、乳酸、氨基酸、酯类、醛类等。中药用白酒炮制者数量极少,且集中于广西、贵州等地。白酒是用粮食加曲酿制而成,中药炮制辅料用白酒一般选用含乙醇50%~70%的白酒。

“截至目前,黄酒尚无药用标准,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主要以黄酒的食品国家标准作为黄酒质量控制的准则。”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王智民指出,黄酒的现行国家标准,按其生产原料可分为稻米酒和非稻米酒,根据总糖含量可分为干黄酒、半干黄酒、半甜黄酒和甜黄酒,相应分为优级、一级和二级3个不同等级,并对感官指标、物理指标、含量测定指标以及卫生学要求等进行了规定。

由于中药炮制用酒药用标准缺失,再加上一些不法企业缺乏自律,目前中药炮制用酒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使用的中药炮制用酒质量远达不到相关要求。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传统上一般以含乙醇量为衡量中药炮制用酒质量优劣的主要依据。目前部分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中药炮制用酒的质量不容乐观。据王和平教授介绍,几年前,她曾就中药炮制用酒的使用情况做过一次调查,调查显示,部分企业中药炮制用黄酒的含乙醇量仅为7%~9%,并且气味苦涩,液体混浊;白酒的含乙醇仅为40%~50%,气味辛辣,液体混浊。由此可见,这些酒仅就其含乙醇量来判断,质量均不合格。

目前,一些不法企业违规使用勾兑“黄酒”,这些劣质产品用香精代替天然香辛料加入甜味剂以掩盖原汁酒中还原糖的不足,更有甚者,将高粱酒和红糖勾兑冒充黄酒进行中药饮片炮制。王智民表示,自然发酵的黄酒,酒精度多在10%~20%,酸碱度在4.0左右(勾兑黄酒很难用添加酸味剂的方法刚好达到这一范围)。正因如此,在黄酒的新国标中规定了黄酒的酒精度不低于10%,着色剂除焦糖色外,不得添加任何非自身发酵产生的物质,酸碱度应为3.5~4.5。

中药炮制用酒与其他“药食两用”品种一样,其制备和使用中的乱象较多,除了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以次充好外,另外一个主要表现就是不能严格按照中医药理论指导,盲目选用中药炮制用酒品种和等级。湖南省药品审评认证与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姚金成博士指出,同一味中药经过添加不同的辅料炮制后起的作用各异,辅料绝不能胡乱代替,可现在部分企业在采购中药炮制辅料用酒时,只考虑价格因素,不考虑药性以及在炮制中应发挥的作用,比如一些企业不分酒的品种和等级,应用干黄酒的却用甜黄酒,应用黄酒的却用白酒,甚至用矿物酒精代替白酒等。

酒虽有食品级国家标准,但并不完全与药用要求相适应,应针对药用辅料的特点,从酒的质量及酒制品的质量控制研究入手,制定出适宜的药用标准。王智民表示,这一工作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由他领衔的科研团队率先对该领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现已向国家药典委员会提交了中药炮制辅料用酒的国家标准草案,正在等待批复。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