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1日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赛迪智库日前发布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受欧美经济疲软的影响,出口增长乏力,行业利润显著下滑,我国原料药产业发展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
产业效益不断下滑 2012年创十年来新低
研究结果显示,2003-2012年期间,化学原料药行业利润总额增长起伏明显,利润总额占全行业比重呈现逐年下降之势。2012年,化学原料药行业的利润总额为243亿元,虽同比增长了15.9%,但增速低于医药制造业3.9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占医药制造业的比重从2003年的21.1%降至14%,为2003年以来的新低。
产能过剩凸显 长期处于“量增价跌”
2012年1-12月,我国化学原料药产业的销售产值3136.4万元,同比增长16.5%,产量286.2万吨,同比增长7.5%,占全球的产量已经超过1/5,维生素、青霉素等大宗原料药的产能严重过剩表现尤为明显。由于产能过剩,市场竞争白热化,价格战频发。加之欧美等国以反倾销大行贸易保护,我国大部份化学原料药长期处于“量增价跌”的窘境。
环保压力不断加大 污染物处理难度大
据环保部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废水排放量占所有行业总排放量的14.6%,仅次于造纸与纸制品业(18.6%)。特别是合成型原料药,因其使用的原料种类较多且多是有机溶剂,污染物处理难度较大,处理工作量相当于纺织业、造纸业等行业的5-8倍。
国内外政策法规频出 倒逼产业升级
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国内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对化学原料药产业发展形成制约,如污染物排放标准由原料分类排放的单一考核变成单一考核和总量控制相结合的双向考核;另一方面,国际监管日趋严格对我国化学原料药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挑战。2011年6月,欧盟委员会颁布了新法令,法令要求从2013年7月2日起所有输欧的API(人用药活性物质)必须出具出口国监管部门的书面声明。
从国际医药产业发展趋势看,由原料药出口向制剂出口转变是化学原料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产业升级的基本方向。从我国化学原料药的实际情况看,化学原料药市场多品种、附加值低的特点决定了原料药企的长期成长性远弱于制剂生产企业,向制剂方向的转型升级将改变原料药企业的成长模式。(代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