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张其成:易经是中医思维的源头

2013-06-19 16:48:5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张其成

作者简介:张其成,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院院长。著名国学专家、中医文化学家,“国学养生”与“国学管理”首倡者。全国政协委员。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文化分会主任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医家第十五代传人、我国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之长子,幼承家训,学习医儒,后随师修习易道禅。20世纪90年代首创“易道主干”说,以“易”融贯儒道佛医,主编我国第一部《易学大辞典》和《易经应用大百科》。近年来致力于传播中华国学、构建精神家园。2011年捐资100万发起设立“张其成国学基金”。

●儒家讲中庸,道家讲中道,佛家讲中观,医家讲中和。《易》为体,医为用。《易经》讲的是天地变化的大规律,而《内经》讲的是身心变化的大规律。医具《易》之理,《易》得医之用。所以学中医的人不懂《易》,很难成为一个大医。

●中医哲学有两个关键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生命本体论,第二个问题是思维方式。生命观从本体来讲就是气一元论,也叫气本论。中医最重要的思维方式是象数思维方式。这个思维方式是说明气本论的,方法论和本体论是一体不二的。我把中医象数思维模型概括为“气-阴阳-五行模型”。

●气是中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象”,这个“象”必须要细分,分出两个就是阴阳,分出五个就是五行,分出八个就是八卦,还可以继续分。二、五、八就是“数”。“象”如果没有“数”的规定性就没有应用价值了。现在有人说要废除五行,保留阴阳,这是有问题的。因为五行就是阴阳,阴阳就是五行。阴阳是五行的整合,五行是阴阳的细分。废了五行也就是废了阴阳。

●在近百年来的中医发展史中,中医的科学性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只要学界仍然无法明确区分中医与西医所属的不同科学范式,中医的教学、科研、实践、管理就不可避免地继续朝着“中医现代科学化”或“中医西医化”方向发展。只有就两种科学的区分达成共识,中医才能一劳永逸地辩护学科范式的自主性与特殊性,才有可能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按照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走向现代化。

国学归宗于《易经》

国学四部经史子集,核心是经,经当中最重要的是六经,而六经又归宗于大易——《易经》。这是当代圣人马一浮、熊十力说的,是他们用一辈子的时间体悟出来的话。马一浮说:“国学者,六艺之学也。”他说的六艺是大六艺,也就是六经。古文经学派将《易经》排在六经的第一位,这是按时间先后排序的。

《易经》这本书,是世界四大元典之一。世界上有四大元典,元者,首也。世界四大元典分别代表了四大文化:《圣经》是西方文化第一经典,《吠陀经》是印度文化第一经典,《古兰经》是阿拉伯文化的第一经典,而《易经》作为东方文化的第一经典,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同时也是日本、韩国等这些东方民族所尊崇的。韩国国旗就是太极八卦;日本民族叫大和民族,大和就是取自于《周易》:“保和大和,乃利贞”,日本的国教叫神道教,取自于《周易》“神道设教”。所以如果将世界文化分为东西方文化的话,那么西方文化就是以《圣经》为代表,东方文化就是以《易经》为代表。

然而其他三部经典都分别成为亚伯拉罕诸教(包括基督新教、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等)、印度教、伊斯兰教的最根本经典,成为各自民族的最基本信仰,而《易经》却被我们中国人当成是算命的书、当成批判和嘲讽的对象,悲夫!难怪近期有专家说我们中华民族是有崇拜无信仰,有敬畏无宗教。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