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羽(化名)并不是2013届的毕业生,但是当她于去年9月留学回来后,不幸却撞上了号称“史上最难”的就业季。
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将有699万余名大学毕业生,毕业人数增加和岗位需求趋紧叠加,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不过,庆幸的是,与《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见面时,小羽已经突出重围,在高校觅得一份有编制的教师岗位。
2010年本科毕业时,小羽就已感觉到就业压力,但为了使自己在找工作中多一个“砝码”,便毅然决定到澳大利亚深造。两年“镀金”结束后,因为放心不下国内的父母,小羽打算回国做一名英语教师,至少也是学有所用。
“留洋硕士”投简历两个月
不过,小羽早就耳闻国内就业的残酷竞争,再加上此前一直在读书,并没有实习经历,回国后面对人生第一份工作,小羽丝毫不敢懈怠。因此,为了表示对求职的重视,小羽一开始就把她要找工作的事告诉了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因为她感觉,在求职这场战斗中,人多永远是不会吃亏的。当然,小羽更多时候只是和自己的父母商量、谋划。
之后,便是两个多月“石沉大海”的投简历阶段。小羽告诉本报记者,这一段时间异常难熬,“每天就两件事,上各大招聘网站不断地刷职位,不断地看邮箱,不仅希望投出去的简历对方能尽快回复,也害怕因为自己的不小心而错失任何机会。”
就在这么碌碌无为地过了两个多月后,小羽清晰地记得,有一天,当她跑完招聘会回到家,她父亲就兴冲冲地告诉她,在网站上给她物色到一个非常适合她的职位。在父亲的极力推荐下,小羽看了一眼招聘信息。那是一所上海院校招聘英语教师的信息。而让小羽眼前一亮的是,这一职位尽管要求有留洋经历,但学历只需硕士。
“我当时看到那则信息,感觉太兴奋了。因为,现在高校招聘专业老师,都要求在海外留过学,但同时还要博士学位。那个招聘信息感觉仿佛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在递交了相关表格后,小羽开始了等待。
当然,在小羽等待进一步消息时,她父亲也没闲着。小羽说:“有一天我爸很兴奋地告诉我,他打听到有一个老同学在那所大学的英语系教书,说不定可以找他帮帮忙。”小羽称,这对她而言是一个莫大的好消息,毕竟在招聘单位内部多了“一双眼睛”。
过了半个月,小羽如愿收到对方单位的初试通知。小羽回忆道,与她一起笔试和面试的还有四个同学。大家也都是来自北京等全国其他高校的、很有竞争力的对手。初试结束后,单位负责人告诉大家两周后等待复试结果,复试则是要从5个人中挑选出3个。小羽告诉记者,当时初试完,感觉还不错,一来是因为内容不太难,二来则是因为“里面有人”,所以对招聘单位的一举一动都能了如指掌。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在经过两周的漫长等待后,既定日期过了,小羽也没有等到进一步的消息。在通过父亲的老同学打听后,小羽才明白,原来自己被刷下了。但更令小羽震惊的是,她的初试成绩是排名第一。“当时我整个人都懵了,心想怎么会这样?太不公平了!我是第一,怎么被刷掉的是我?”小羽表示,当时的结果令人太难理解了。
关系的比拼
不过,就在小羽为这个结果伤心、抱怨甚至愤怒时,小羽的父亲也没有闲着。小羽通过父亲的老同学得知,原来进复试的三个人都是内定的,一个是系里老教授的朋友所托,一个是系里教授的亲戚,还有一个是外系的老师塞进来的。所以,这个招聘流程只是“走走形式”。
与这些“关系”相比,小羽和她的父母觉得“老同学”的这层关系明显不够硬,毕竟那位老同学是系里的年轻教师,资历无法与老教授们相比。所以这就使得小羽一家开始意识到必须调整方向。
小羽说,由于非常不想放弃这个机会,因此,她和父母花了一个晚上梳理了一下所谓的“关系户”,最终锁定了母亲这边一位老朋友,原来这位老朋友是系主任的至交。因此,小羽觉得希望还在。
当记者好奇为何不在一开始就走母亲这边的关系时,小羽无奈地说,她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一开始我也没想过要走关系之类的,托父亲的老同学帮忙只是打听打听消息而已。如果大家都公平地笔试面试,根本不需要动用这些关系呀。但既然别人因为关系触及到我自身的利益时,那我有关系肯定要用的。谁愿意到嘴边的鸭子又飞走了呢?”
最后,通过送礼、打招呼,小羽因为“系主任的至交”这层关系如愿地进入了复试,成功挤掉了其中一位关系户。当然,小羽也说,复试的时候明显感到有老师在故意刁难她,但好在也有其他老师力挺她,再加上她自身的实力,最终获得了这个高校老师的职位。
当被问道冲破最难就业季后是否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时,小羽叹了口气,出乎意料地说:“经过这一系列的折腾,我感觉好累。”(潘寅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