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局外人,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华医学会”这个社团。但如果因为这个社团在一般人眼里不太有名而小看它,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中华医学会有两个数字足以让你瞠目结舌:他们一年内召开了160个学术会议,收取医药企业赞助8.2亿元。(据新华社10月12日报道)
我们知道,几乎每一种职业或行业都有自己的学会、协会、研究会等,比如新闻学会、作家协会、律师协会等等。据统计,如今全国有近5万个协会、2万5千多个学会。在数目庞大的社团中,大多数协会学会靠会员费生存。因为缺乏足够的经费,许多社团难以频密开会和举办活动。众多社团若与中华医学会相比,夸张一点说,应该会“人比人,羞死人;会比会,气炸肺”。
相关资料显示,中华医学会是中国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法人社团,但这个“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社团为何能成为“吸金大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其中的秘密:“能够赞助这些学术会议,对药企是求之不得的事,有些厂家还轮不上。”湖北一家药企负责人说,通过赞助学会举办的学术会议,是药企结识各大医院科室主任的捷径,节约人力财力和时间不说,混个脸熟也更好办事。报道说,赞助医院、医学会开学术会议,一度成为医药企业最流行的公关做法。通过学术性会议,留下医生通讯录,成为吸引赞助的砝码。
赞助中华医学会和相关会议,实际上是购买了进入学会和会议的门票,从中可以认识与会的医生,获得他们的联系方式,为以后推销医药和医疗器械积攒人脉,得到医院关键人物的联络图。这样的学会和学术会议在某种程度上说,是药企与医生的“交易会”。
然而药企不是慈善机构,他们为赞助付出多少,一定要打入成本,从病人那里收回这个成本,并且还要盈利。而且还不单单是药企盈利,他们还不能亏待握有进药大权的人。这么下来,医药和医疗器械的价格,至少要包括生产和广告成本,赞助费用,活动经费,药企的利润,医院的盈利以及医生的回扣。如此环环相扣层层加码,医疗费用如何不被推向天空?
所有可能被滥用的权力,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权力集中,暗箱操作,没有公平竞争。在进药用药方面也是如此:可以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不公开为什么用这家药而不用那家药的原因,也不公开标价的理由。这使得病人尽管感到医药费像被打了激素一样疯学涨,却难以确知涨在哪些环节。
医药不是奢侈品,不能依照自己的经济能力决定买或不买用或不用,而普通人又没有能力和权力去货比三家取其便宜,一切只能听从医生的决定。药企和医药代表深知这一特点,就削尖脑袋钻入医生圈,而医疗学会则为他们打开了入口。
中华医学会作为行业协会,本来应该成为医疗行业的学术、医术和道德的研究与提升的组织,但它却成为营利的组织。今年6月,国家审计署曾公布对中华医学会的审计报告,8.2亿元的赞助费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人们质疑这巨额赞助费去了哪里,药企赞助对学术会及参会者有何影响,医学会有无在药企与医院医生间充当“掮客”等等,但迄今为止,中华医学会却没有给出像样的答复。
因此我们不禁要问,这个医学会本身是不是出现了某种病变?究竟应该由谁来做出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