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全球最大的医药公司之一因为三个原因赶走了他们的掌门人。首先,该公司最新财报令投资者大失所望;其二,这位老板与该董事会关系恶劣;第三,该公司本身抗拒变革、执迷不悟。不过,这看上去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错误。
赛诺菲突然解雇CEO是个严重的错误
克里斯托弗·魏巴赫(Christopher Viehbacher)于2008年9月被请来管理赛诺菲(Sanofi,被人熟知的赛诺菲-安万特< Sanofi-Aventis >)。这本来就是一个安慰奖,是因为魏巴赫在争夺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掌门大位的一场公开角逐中落败。然而,自2009年12月以来,随着魏巴赫努力改造这家法国制药巨头,赛诺菲的股票一直动力十足,跑赢了葛兰素史克。
得益于抗凝剂波立维(Plavix)和安眠药安必恩(Ambien),赛诺菲-圣德拉堡集团(Sanofi-Synthelabo)在90年代末成为制药巨头之一。该公司在2004年收购安万特,后者本身是一家法德合资制药公司,并因此成功研制出名为“来得时”(Lantus)的长效胰岛素。这款药物不但成为十年一遇的重大制药成果,而且还是赛诺菲目前的最畅销药物,每年可创造80亿美元的销售额。
然而,当魏巴赫上任时,这家公司已然变得碌碌无为,尤其是在研发方面完全迷失了方向。尽管泰素帝(Taxotere)和乐沙定(Eloxatin)这两款最重要的化疗药是安万特推出的,但赛诺菲在基因靶向抗癌药物这个爆炸式增长的领域几乎无所作为。
魏巴赫一上任便通过与投资者进行沟通,稳住了公司股价。他决定向研发部门注入新力量,于是聘请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前院长伊莱亚斯·瑞尔霍尼(Elias Zerhouni)来领导研发部门,并聘请来自默克公司(Merck,注:该公司在北美以外地区名为默沙东)的后起之秀安德鲁·普伦普(Andrew Plump)领导基础研究。
正当赛诺菲不断扩张研发线的时候,他与总部位于纽约塔里敦的再生元制药公司(Regeneron)扩大了合作。这项合作为赛诺菲已进入后期试验阶段且最具潜力的两款药物——一款治疗高胆固醇和一款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提供了很大帮助。另外,一种登革热疫苗也是由该公司自己的实验室开发,并有可能成为一种畅销药物。
2011年,他以200亿美元收购坎布里奇生物科技公司健赞(Genzyme),后者专门生产治疗罕见疾病的药物,赛诺菲不仅因此在美国拥有了一个研究基地,还拥有了在生物技术领域增长最稳定的公司之一,以及一大批治疗超罕见疾病的药物。
魏巴赫身材纤瘦,说话飞快,是所有公司CEO中架子最大的一位,而且有时候喜欢擅作主张。早些时候,他以好几千万美元收购了一家名为BiPar Sciences的公司,因为该公司有望研发出一种治疗卵巢癌的新药。这种药物最后失败了,而且甚至根本没有像BiPar所宣称的那样击中分子目标。魏巴赫表示,无论如何,这次收购让赛诺菲得以回归抗癌药领域,就像是插在地面上的一面战旗,并帮助他招募到更加优秀的研究人员。不过在最近,他在每股收益增长方面向投资者作出的种种允诺也开始失去“药效”。由于把再生元治疗结肠癌的其中一种药物价格定得过高,引发众怒,该公司不得不下调价格。虽然赛诺菲的股价跑赢了葛兰素史克,但在魏巴赫任职期间,该公司股价走势一直落后于纽约证交所ARCA制药类指数 (ARCA Pharmaceutical Index)。赛诺菲在该季度表示,由于美国的价格压力,Lantus在明年将无法实现预期中的增长。
然而,赛诺菲的董事会似乎并没有为上述种种追究魏巴赫的责任。让他们发飙问题在于,魏巴赫多次在未经董事会批准的情况下擅自采取行动(知道他的架子大到什么程度了吧),还有他执行的裁员计划——每一家大医药公司面对的现实——甚至扩大到了法国。另外,他在前不久将办公地点从巴黎搬到了波士顿。这导致他被董事会罢免,而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可能会吓坏投资者和合作伙伴,比如再生元的头头脑脑们。
或许是因为魏巴赫与赛诺菲董事会之间的裂痕太大以至于难以修复——所以他才搬到波士顿。然而,该公司董事会应该协商出一套方案来,让魏巴赫能够安排好自己离任后的工作,而不是突然解雇他。在赛诺菲找到魏巴赫的接班人之前,有关公司既定战略——这些战略是来自于魏巴赫而不是董事会——将继续得到执行的承诺其实也是些空头支票。我跟赛诺菲打过几次交道中,每每被告知相关决定需要交由巴黎方面做出,这意味着我所期盼的回音将会被淹没在繁文冗节之中。然而,魏巴赫本人曾经能够迅速、果断地采取行动。失去了他,用美国医疗保健投资银行Leerink分析师谢默斯·费尔南德斯(Seamus Fernandez)的话说,该公司的股票就“不值钱了”。(Matthew Herper 译 刘少宇 校 李其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