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医药外贸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2014-01-16 15:37:28 来源:中国医药报

本报记者  方剑春

“2013年医药外贸进出口数据正在测算中。从测算的情况看,全年医药外贸总额会低于去年年初900亿元的预期,外贸形势不容乐观。”1月13日,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以下简称“中国医保商会”)副会长许铭向记者表示。健康网总经理吴惠芳给出的一份研究报告则认为,2013年我国原料药出口处于第二个平台期,国际市场低端原料需求趋于饱和,高价值原料药政策门槛已提高,预计全年外贸增长不超过5%。

外贸延续低增长

中国医保商会去年1~10月的医药进出口数据显示,我国医药商品出口419.59亿美元,增长6.60%;进口311.89亿美元,增长14.38%;进出口增速较2012年进一步放缓。

许铭表示,导致医药出口低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出现经济增长放缓、动力不足的情况,全球通货紧缩风险上升,外需长期不振;二是我国医药行业处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期,传统原料药出口已饱和,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传统大宗原料药出口低迷,对整个出口形势负效应影响较大。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大宗原料药一直是我国医药商品出口的主力。但是近年来,随着环保压力上升、产能严重过剩、国际需求日益饱和,大宗原料出口遭遇严冬,出口量价下跌。健康网的跟踪显示,目前我国抗生素领域产能严重过剩。2003~2012年,国内药企一直没有停止抗生素扩产的步伐。在国际需求减少、产能过剩双重压力下,去年抗生素出口价格下降区间在5%左右,出口额降低明显。

事实上,大宗原料药出口的风声鹤唳,已使得国内原料巨头闻风而动。近两年来,以石药集团、华北制药、哈药为首的原料药巨头都开始逐步缩减抗生素原料板块业务。石药集团传出以2亿多元卖掉其内蒙古抗生素工厂的消息。

与此同时,环保也成为大宗原料药生产企业头上高悬的一把利剑。去年,环保部办公厅对重点企业排污排放监测信息向社会公开,重点监测企业中包括抗生素生产企业53家、维生素生产企业15家、激素生产企业15家。

吴惠芳表示,去年大宗原料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即低迷的基础上的全年价格平稳,没有出现周期性波动。也就是说,在价格低迷之后看不到回暖的迹象,出口低迷形势可能会维持。

制剂呈现二元结构

相对于大宗原料药的低迷,制剂出口却呈现增长态势。

中国医保商会的数据显示,从2011年起,我国原料药出口企业总数基本保持不变,维持在9400家左右,而制剂出口企业则由2011年的1243家增加到2012年的1325家,同比增长6.6%。2013年1~10月,制剂出口额为22.36亿美元,同比增长5.7%;而原料药出口增速仅为2.5%。与此同时,国内多家药企纷纷上马大型制剂项目,如海正药业募集20亿元资金用于包括年产20亿片固体制剂、4300万支注射剂技改项目以及抗肿瘤固体制剂技改项目在内的制剂转型升级;华海药业今年年底将形成年产100亿片的生产能力,并计划将制剂产能再翻一番;新华制药10亿片制剂车间已于去年投产,二期20亿片制剂车间也在建设中;石药集团的制剂业务目前已占其总体业务量的一半……

许铭表示,去年我国制剂出口呈现的二元结构应引起关注。二元结构是指,一方面经过30年发展,我国医药产业涌现出一批高水平的国际化企业,如华海、海正、恒瑞、东阳光等,这些企业在制剂国际化道路上行进步伐较快,大部分制剂产品获得了发达国家认证,出口到国外;另一方面这些企业与国内其他企业交流甚少,其制剂产品在国内销售也不多,可以说,国内老百姓并未享受到一流企业的一流产品,这种现象让人心忧。

记者查询华海药业官网发现,华海药业近90%的产品远销到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海正药业除其生产的原料药80%供出口以外,还有近60个制剂品种出口……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骆夑龙对我国制剂出口非常关注。他表示,截至去年11月,我国共有48家企业的107个制剂获得欧美高端市场认证。其中,有13个品种已在主流市场上市销售,有20个品种即将进入主流市场。预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在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以及WHO采购等市场上将有近40个品种进行销售。现在,我国制剂出口呈现出高端认证数量快速增加的总体趋势,认证品种主要为普通片剂,无菌制剂较少。

政策调整迫在眉睫

帝斯曼公司是全球最早采用绿色酶法技术生产原料药的企业。近年来,该公司与许多国内原料药生产巨头一样加大了市场投入。其市场经理曾维表示,中国新医改拉动基层市场扩容,但原料药企业很难感受到市场放量带来的利好。帝斯曼原料药生产环保指标领先,但其产品在市场上却并没受到青睐,因为各地招标将降价作为主导方向,制剂企业在采购原料药时多选择价格低廉的产品。这也正是原料企业竞相发展出口的原因之一。

许铭的担心则更为深层次。他将目前市场环境形容为一边输血,一边放血。输血是国家鼓励创新研发,通过环保、GMP等升级手段加大产品结构调整的力度,推出不少专项基金予以扶持,形成政策和资金输血;而另一方面,以药品招标采购为标志的市场流通体制又唯低价是取,往往步入将好产品拒之门外的歧途,大量企业陷入价格拼杀,浪费资源,好比放血。“医改的红利究竟花落谁家?这是政府管理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现在,我国不是没有好的原料药和制剂,而是这些好的原料药和制剂大部分出口了,让欧美发达国家享受了,而国内老百姓享受不到。”许铭表示。

我国医药外贸正处于转型期,制剂发展迅速。许铭呼吁,希望国家尽快制定符合市场规律的相关政策,创造良性发展环境。比如,在招标采购环节推行国外高端市场注册品种单独定价,创新制剂直接进入医保目录。还有的政策应该取消,如出口退税。由于出口价格竞争激烈,印度客商已经直接提出,把出口退税的利润直接让出来。出口退税本来是国家的一项贴补政策,现在却成了出口贸易中的“肥肉”,这样的政策应该取消。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