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接连发生的疫苗异常反应事件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一些地方有人将新生儿患病与打疫苗联系起来。专家呼吁,我国疫苗总体上都经过了严格审核,异常反应发生率非常小,家长应为孩子正常接种,公众也应理性看待勿放大恐慌。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和速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从2013年12月23日起,微博、微信朋友圈广泛流传一则消息,内容是广州南沙某医院一名12月18日出生的新生儿,在按规定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后,19日出现严重的脑出血情况。目前,该名新生儿在广州珠江医院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
孩子父母的亲友认为这是接种疫苗引发的不良反应。网民“门占五先生”发微博说:“以下是朋友发来的:我小儿18号打的康泰疫苗,19号脑出血病危,辗转四个医院,现在珠江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挽回的概率很渺茫。”
广州市疾控中心主任王鸣说,该事件在经过南沙卫生行政部门上报后,目前广州市疾控中心已介入进行调查。临床诊断显示,孩子患有先天性凝血VII因子缺乏症。“基本可以确认孩子的脑出血情况与疫苗接种没有关系,因为凝血VII因子缺乏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
近期以来,广东、湖南等地连续发生婴儿接种深圳康泰公司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的事件,这让一些幼儿父母在接种疫苗上心弦绷得紧紧的。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一婴儿在注射疫苗的第二天死亡,孩子的亲属也认为孩子的死亡是因疫苗而引起。虽然当地卫生和防疫部门解释说,该婴儿注射的疫苗为浙江省疾控中心下发,接种单位、人员、接种程序和流程均符合规定,但争议并未停止。目前,当地卫生、防疫、公安已展开调查,已被掩埋的孩子遗体也被挖出来,等待尸检。
“中国网事”记者从疾控部门了解到,目前一些家长对给孩子接种疫苗产生了怀疑心理,一些家长甚至致电疾控部门问:可不可以不给孩子注射乙肝疫苗。
记者走访的医学专家认为,最近连续几起注射疫苗引发的不良反应事件,家长的担心可以理解,但不能过度放大。
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邓惠鸿说,广东省使用的疫苗,每一批都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签发合格证。乙肝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出现轻微的一般反应:如在接种部位出现疼痛和触痛,多数情况下2到3天内可自行消失;出现一过性发热、红肿疼痛等,一般持续1到2天后可自行缓解;接种部位硬结一般则在1到2月内可自行吸收。极为罕见的过敏性休克一般在接种后1小时内发生;过敏性反应一般发生在接种后10天左右。
从统计数据看,注射疫苗存在一定不良反应的概率,概率很小。广东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广东省接种乙肝疫苗共4692717支,共诊断接种异常反应53例,其中绝大部分为轻症,严重异常反应1例,严重异常反应发生率为2.1/1000万。另3例疑似死亡病例待疫苗检测和尸体解剖结果综合判定。
王鸣说:“疫苗存在一定概率的不良反应是可能的,但如果特别夸大一些尚未明确原因的疫苗相关新生儿死亡事件,将会导致不必要的社会恐慌。不能什么事情都往疫苗上去联系。如果没有疫苗,小孩子也可能存在发病源。”
记者采访的一些专家也指出,对一些争议事件也需积极应对,以及时、公开、透明的姿态对待争议病例,以平息公众的疑问。
(新华社记者 吴涛 肖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