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之言
一些患者对耳鼻喉治疗后副反应的承受能力较低,所以出现并发症时,不满情绪堆积。
温岭杀医案的血腥还未完全从人们记忆中消退,类似惨案又在齐齐哈尔发生:据报道,在该市北钢医院的门诊部,医生孙某被一名19岁高中生用铁棒暴打致死,原因也是对医生治疗效果不满意。
温岭杀医案中,受害医生是名耳鼻喉科主任,这次,受害者也是名耳鼻喉科主任。如果把时间线往前拉,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在这些年患者袭医案件中,耳鼻喉科医生的比例远高于其他专业的医生。
耳鼻喉科医生屡遭个别患者袭击,其中存在一定的专业原因:耳鼻喉科的疾病,多数情况下不会直接致人死命,这导致了对应的许多治疗不具有救人于危难之中的特点,许多人到该科接受治疗,是希望减少一些因相关疾病带来的不适感觉。因此,他们对治疗后副反应、并发症的承受能力较低。而耳鼻喉治疗的一些副反应,就让人极不舒服,如空鼻症,它会导致鼻腔湿润和过滤空气的功能丧失,使得病人呼吸道始终存于干燥状态,伴生着不适。这样的情形,很容易让病人产生“聋子治成哑巴”的错觉,招致不满情绪。
而耳鼻喉科疾病,又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上述气道干燥问题,可能影响病人的每一次呼吸,让他们找不到缓冲时机。而一些类似说话声音怪异、吞咽不痛快的感觉,也会随时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这些问题极易导致病人的不满升级。
当然,打量耳鼻喉科医生的频繁受害,还须置于医患冲突频发的框架中来。眼下,国内患者对医疗效果不满意时,缺乏一个病人能畅快投诉的机构或渠道,许多医院解决医患纠纷的方法就是让病人去找主诊医生,缺乏基本的劝解措施,将矛盾双方推到了一个全然没有裁判的理论台,为过激行为的产生埋下祸根。耳鼻喉科医生,正是机制不彰的一大受害群体。此外,本该成安静地方的医院,因混乱的就诊制度,变得像自由市场,基础秩序紊乱,这也为伤医提供了有利环境,亟须改善。
一次次弑医血案,该催熟对症的机制建设:如建立由专家组织的、令人信服的医疗效果评价平台,完善医患矛盾调解制度,尽快恢复三级医疗机构的分诊制度,也尽早还医院一个严肃清静的氛围。
□郑山海(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