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宗祥
2月初,河南郑州医生秦瑞娟给一名身上起红疹的两岁孩子开出4片扑尔敏,药价4分钱,孩子吃了药不到半小时红疹就退了。孩子的父亲将这张4分钱的处方在微博上晒出后,迅速引爆网络,还引发全国媒体的关注。
一时间,4分钱处方在引发社会“围观”的同时,再一次牵动公众对经典廉价老药的怀念。许多网友发出了“我看病怎么就遇不到这样的好医生呢”的感慨。
“如今,像这样的廉价药越来越少了,开小处方的医生也越来越少了。这名医生值得敬佩!”一名叫“爱的奉献”的网友说。
医院冷落廉价药
4分钱处方引“围观”,成了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这事看似奇怪,其实并不令人意外。想想看,眼下看个小病小伤的,动辄就是成百上千元。在这样的背景下,4分钱处方就会显得格外珍贵。
而像这样的小处方,开的都是廉价的老药。人们“围观”4分钱处方,所表露的心情其实是在期望廉价药能成为临床用药的“主角”,以减轻看病负担。
但公众的期望与现实相差甚远,对于廉价药的采购,医院并不主动,甚至抵制。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医院不欢迎廉价药的根本原因是长期以来“以药养医”的机制造成的。
“按照正常的市场规律,产品价格越低往往销得越快,但在我国,药品却恰恰相反,价格越高越好卖。这种畸形现象的形成,根源在‘以药养医’机制。比如允许医院可在进价基础上加价15%销售药品,这就意味着药价越高收入越多,因此对于部分利润低的药品医院怠于采购。”浙江某药企董事长对记者说。
该董事长认为,在“以药养医”的体制下,廉价药肯定不受医院欢迎,因为廉价药院方获利少甚至无利可赚,而医院要生存、发展,自然会倾向于带来高利润的高价药。而且,医院为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会鼓励医生开高价药。
不过,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许多地方的公立医院纷纷取消了15%的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如果公立医院‘以药养医’机制不彻底改变,即使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廉价药也很难打动医院的心。”该董事长说,随着医改的推进,虽然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逐渐体现,但医院要维持、要发展,必须要有资金投入。在一些大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支持力度可能要大一些,但欠发达地区财政支持力度可能就不够,而药品销售收入是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医院不可能也舍不得扔掉手中的蛋糕。另外,在有的地方,财政补助可能还和药品收入挂钩。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秘书长周燕也认为,决定廉价药命运的关键环节是医院。“以药养医”的体制不适合廉价药生存——医院拿药品加成费,医生拿开单提成费。药品价格越高、医院收入越大、医生提成越多,高价药自然受青睐,廉价药只能退缩边缘。
“实际上,如果医院乐意采购、销售廉价药,即使利润较低,有的药企也愿意生产。”上述董事长说,有不少企业老总和我提到,有的廉价药虽然利润很低,但多少也能赚一点,他们也愿意生产,可是医院不采购这些药品,销路根本打不开。有些廉价药要想进医院销售,还要进行多重‘公关’,打通各个环节。这样一来,就不划算了,企业也只好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