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吹响中药资源保护集结号

2014-03-19 11:26:56 来源:中国医药报

□本报记者 徐亚静

“近年来,我国中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发展和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野生资源枯竭、道地药材以及部分规范栽培品种产量不能完全满足中药产业需求,中药材价格大幅波动,市场极不稳定。”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集团董事长闫希军提交了《关于加强中药资源保护促进中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认为中药资源问题已成为中成药产业健康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中药资源危机,再一次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

朝阳产业的危机

据统计,2002~2012年间,中药工业产值增长迅猛,2002年为500亿元,2005年就已超过1000亿元,2009年超过2000亿元,2010年超过3000亿元,2012年激增至超过5000亿元。2012年中药产业产值已经超过医药产业总产值的1/3,与化学药、生物药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告诉记者,在当今中国的经济领域,中医药产业无疑是公认的“朝阳产业”,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和认可。中药资源除了药品消耗外,许多制药企业布局大健康产业,如凉茶、日化品、保健食品等均开始添加中药成分,一定程度扩大了中药资源的需求量。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对中药资源的需求增加,各种形式的中药出口增长迅速。

然而,这个朝阳产业却正面临着一场资源危机。农工党在今年政协会议上以党派提案的形式就中药资源问题提出了建议。该提案指出,在国内,由于近年来资本的轮番炒作,市场过度追求暴利,导致中药材资源过度消耗,动植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中药资源数量减少,部分药材的临床用药受到影响;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借助我国所出口中药材的质量优势,大量开展药效成分功能基因挖掘,进行药用有效成分粗提,以筛选有优势的活性成分,并对这些基因和成分以专利保护,间接掠夺了我国的中药资源。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港澳台交流合作中心原主任王承德以冬虫夏草为例介绍说:“上世纪60年代,牧民用500克冬虫夏草换一两角钱一包的香烟,10年前1公斤冬虫夏草达到六七千元,2012年平均价高达每公斤10万元,冬虫夏草摇身成了奢侈品!导致虫草资源量已陷入‘越少越贵、越贵越挖、越挖越少’的恶性循环。”与药材资源毁灭性采挖伴生的是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媒体报道称,每年5~7月,青藏高原虫草主产区会迎来“挖草大军”,每挖一根草,就得掘地8~12厘米深,刨出约30平方厘米土壤,留下坑洞无数,水土流失严重,并延伸扩展至整片高原草甸。

资源的不稳定已让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中成药企业倍感压力。闫希军介绍,在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203个中药品种中,有189个是复方品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987个中药品种也多为复方药品。目前中药材不仅产量不稳定,而且部分中药材的重金属、农残污染严重,已影响到复方中成药品种的持续供应,严重影响国家基本药物的安全与保障。

家底不清管理模糊

张伯礼告诉记者,我国分别于1960~1962年、1969~1973年、1983~1987年组织开展了三次全国范围的中药资源普查。历次中药资源普查获得的数据资料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和中药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最近的一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距今已近30年。在这30年里,中药材的需求量、资源蕴藏量以及主产区分布等已发生了巨大变化,30年前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结果已不足以指导现实的产业政策和资源保护规划。”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