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医学就是研究人的生存状态、影响因素以及人们对自然、社会适应性的科学。其涉及面十分广泛,从宏观的自然、环境、物种到微观的细胞、基因,从生存空间因素到个体组织量化,从内因到外因。
●中医学是一种生态医学的模式,它注重的是人的整体,而不是局部,是生命最佳状态的存在和延续,而不是局部组织结构的形态及变异;注重的是人体内外环境的和谐、稳定与适应,而不是以对内外环境的干预或破坏求生存。
●真正理想的生态医学,必须是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融汇中、西医之精华,吸取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在宏观与微观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才能逐步达到这一医学发展的最高境界。
进入21世纪,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人类的健康应是以稳定医学、生态医学、健康医学为主的宗旨。未来的医学模式应是一种包括人体的机能状态和所有影响因素在内的医学模式。
中医是实践生态医学的先行者
生态医学就是研究人的生存状态、影响因素以及人们对自然、社会适应性的科学。其影响因素包括外部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内部环境(人体内部一切组织结构、功能及其与之相应的物理、化学、微生态环境)。这一理想的医学模式,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最高境界。
中医是追求和实践这一理想模式的先行者。中医的理论框架及学术特征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与天地共生、与自然和谐。它着眼于维系和促成人体生命的最佳状态,注重研究人体组织、系统、器官的功能开展、稳定和联系,整体地把握生命规律,辩证地分析生命活动,融生命现象与自然现象于一体,而不是偏重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实质结构的研究,是从功能上概括生命的本质。
什么是人体生命的最佳状态?就是《内经》中所说的“阴平阳秘”、“形与神俱”。其核心精神为“致中和”。正如《中庸》所云:“中也者,天地之大本也;和也者,天地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宋代理学家朱熹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这种不偏不倚的中和状态,就是中医追求的最佳生命状态。它表现为生命活动的适应、平衡与协调。适应是人体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适应;平衡是人体内部各组织器官结构及其功能的动态平衡;协调是机体对适应与平衡的能动作用。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协调人体组织器官对内外环境的适应与平衡,促成与维系生命的最佳状态,是中医防治疾病的出发点和归宿。
中医的生态医学内涵
重视外部环境的影响,强调人与外部环境的和谐与适应
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并与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具有生物与社会的双重属性。自然与社会的外部环境,是人类生存必要条件,与人的生命活动及其生、老、病、死息息相关。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研究,从来就是将其与大自然的变化、社会环境的影响紧密联系起来,探求其预防、保健、治疗的方法。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已有较为详尽的阐释。如《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灵枢·岁露论》说:“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指出了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的生命活动及其生老病死与大自然的运动变化,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规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夫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人类必须适应阴阳变化的规律,遵从自然法则,才能减少疾病,获得健康。